楊華這個笑話太魔性,到了策問現場,程平見了主考周望川,腦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灰大仙”,而考場內比“灰大仙”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位收了幾車荷包香囊的陸侍郎。
周望川坐在主考的位置上,旁邊是幾名屬官,另一側稍遠一點的地方還有一個幾案,陸允明正坐在案后慢悠悠地喝熱茶。
看這架勢,程平馬上想到了一個詞“列席”。若是別的普通的列席倒好辦,但這位是以后禮部試的主考……程平心里產生了點不大好的預感。
程平對著主考周望川行了禮,對陸允明行了禮,又對幾位屬官行禮。
看程平一圈禮行完,周望川擺擺手,“你坐吧。”
程平端正跪坐,手壓在腿上,寬大的袖子垂下,神情嚴肅,目光清正,周望川打量一下她,年歲不大,氣度倒是好的。
吏人端上簽盤,程平隨手摸了三個,正面朝上放在盤里。2
吏人把簽盤放在刺史案上,旁邊一個屬官,從試題盤中找出相對應的試題,遞給周望川。
周望川微微一笑,小郎君運氣不錯,這道題還是今天頭一個有人抽中。
“如今朝中諸公正議科考改良革新之事,就此,爾試論之。”
題目又模糊又大又敏感,程平有點懵,掐一下大腿,強自鎮定,看看周望川,又用余光瞥一眼低頭品茶的陸允明,理一理思路,開口道:“是。”
“我朝開科取士近二百年矣,其間幾次變革,方成如今之模式。立朝之初,以秀才科為貴,繼而進士科稱擘……”
程平先介紹了一下唐朝科舉發展史,表示改良變革這種事很正常,然后就開始九分稱贊、一分提建議地說“改良”:比如朝廷是不是可以出點策問的教科書和參考書?教導大家在以后從政的道路上怎么處理實際問題;比如三場黜落制是不是可以改成一起考,然后用單科及格線和總分制結合的方式來錄取?這樣更直觀,而且更方便提拔綜合人才;還有皇帝殿試常規化之類的。
聽起來條理分明,似乎也頗有見地,實則誰的利益蛋糕也沒動。程平真想給自己點個贊,“敷衍這個答案出來,真不容易啊。”
陸允明唇角微翹,看一眼不遠處神態肅然的程平,“真是滑頭!”
周望川卻不想輕松放過她,眼睛一轉,挖了個坑,“有人道‘進士浮薄’,請廢進士科3,你怎么看?”
進士科重詞賦這事確實扯淡,但那邊坐著一個可能就是靠寫詩做賦中了狀元的,程平就不能那么說了,只能虛虛地建議加大政論策問的重量。
周望川眼睛瞇起,“還有人說,官宦子弟自幼便知臺閣儀范,熟悉朝廷間事,故而選官當設立門檻,非公卿子弟不得考,爾怎么看?”
程平在心里罵“老鼠精”,面上卻一臉嚴肅地列舉本朝科舉出身的庶族名臣。
“房玄齡,運籌帷幄,定社稷之功;姚元崇,應變成務,提十事要說;張漢陽果敢有謀,復唐室正統……4”程平清亮的聲音帶著少年人獨有的銳氣在堂上激蕩,好在內容倒不是橫沖直撞的,列舉完,便以“此皆非世卿世祿之家出身之臣也”做結,余下的一字也未多說。
陸允明放下茶盞,看著程平。周望川何以如此咄咄逼人,自然不是針對他一個小小士子,這問題都是問給自己看的,陸允明知道。
只是沒想到這個叫程平的士子在考官這樣的逼問下,還能有理有據,進退有度,雖看似圓滑,實則內秉規矩,倒著實難得。不由得又想起他湖邊吃藕的樣子還有那筆字,“是個有意思的,但愿不要被這位周使君黜落才好。”
周望川看程平兩眼,不動聲色地接著問下面兩道策問題。好賴這兩道比較常規,程平恰好都提前準備過的,故而答得自謂頗為圓滿,周使君也沒發瘋追加什么問題,程平再次給諸位考官施禮,然后退了出去。
楊華、周通還在候考,程平袖著手,慢慢走回旅社。剛才不覺得,此時涼風一吹,渾身冷颼颼的,這才知道內衣竟然被汗溻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