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先前沒讓程平進門的盧氏竟然送來拜帖。這是反悔了?
程平不把自己的臉皮當臉皮,笑著道:“快請!”
又讓人去叫李縣丞、趙主簿、白縣尉坐陪。
來的是盧氏家主之子,約莫三十歲左右,也是個樣貌風流的郎君。
盧大郎進了門,眾人敘了座,盧大郎便說明來意:“明府帶領全縣百姓興修水利,盧氏雖族小力薄,亦愿出一份力。”
身后奴仆遞上單子,盧大郎交給程平。
白直微不可聞地“嗤”笑一聲,盧氏族小力薄……真是滿嘴鬼話,聽說上回縣令親去拜訪,連門都沒進去,這會子看工程完工了,你們來了!要叫白直說,程平就該把這單子扔到盧大郎臉上。
程平卻看單子看得仔細,看完正色道:“盧氏深明大義,本官為本縣百姓謝過。”說著竟行一禮。
饒盧大郎也算辦過事的,臉上也顯出些不自然來。
程平全當沒看見,讓人拿輿圖來,跟盧大郎商量“盧公河”碑放在哪里比較好。
盧大郎自然明白這不是真想說位置的事,而是說之前許諾的條件都還算數。盧大郎笑道:“哪里安置方便便是哪里,全聽明府的。”
程平又夸贊一句盧氏高義。李縣丞和趙主簿互看一樣,趙主簿跟著夸盧氏。白直覺得這屋里簡直不是正常人能待的地方,姓趙的沒氣節也就罷了,那不過是趨炎附勢之徒,程平,你的氣節呢?
程平把單子遞給管文書的趙主簿,然后對盧大郎笑道:“某還有一事要與盧郎說。”
“哦?明府請講。”
“《戰國策》上說‘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于我縣百姓而言,興修水利,只為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本官擬建義倉,為米南百姓再營一窟,若有災荒年,興許能多救下幾個人……”
盧大郎有點無語,還要錢!
要修義倉的事,便是在座的李縣丞等也是頭一回聽程平說。
常平倉、義倉自古有之,豐年大量收購糧食,以防谷賤傷農,欠年則低價出糶,以防谷貴傷民,災荒時則開倉賑濟災民。常平倉作用主要是前者,義倉作用則主要是后者,二者又常混合為一,稱常平義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