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樓沒有位置,那他們就在一樓坐著等,反正不管怎么說,就是要到二樓上去,不肯在一樓坐。
這就導致,明明一樓也是坐下曬著太陽享用甜品的地方,竟然變成了一個等待區。
林小宛對這種現象又感覺困惑不解,又一天打烊,她樓上樓下轉了幾圈,也沒找見二樓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朱映悅給她發了一篇推文,提出建議:【我覺得我們也許應該改變一下現在的模式,我們甜品鋪子好像變成了本地爆火的網紅店鋪。】
林小宛更疑惑了,點開了推文。
推文的源頭是一個分享日常生活和好物用品的app,也是近兩年才流行起來的軟件,最開始時興的時候,林小宛也下載過,不過接著就被上面的夸張風虛假宣傳勸退了。
全都是隱藏的廣告,拍攝的內容都需要“以實物為準”,而且推廣的文字都特別浮夸,千篇一律的模板,沒有新意也沒有特色,看著也不怎么真誠。
發現自己的甜品鋪子在這里上推薦,她第一反應是有點不高興的。
有種甜品鋪子變廉價了的感覺。
這一張推文拍了甜品鋪子二樓的環境,還有她下單購買的甜品,言辭之間全是溢美之詞,著重夸獎了甜品的價值、味道和顏值,講的林小宛都不敢認這真是自己家鋪子嗎?
她關掉這一篇之后,又搜了一下關鍵詞,發現推廣的文章居然有很多。
她問朱映悅:【你給我們店鋪買廣告營銷啦?】
【朱映悅:沒有啊,我這幾天都在看咱們店里的流水,銷售額是很高的,而且這幾天店里的情況我也知道,就沒有急著宣傳。】
【朱映悅:我也是這兩天開始注意分享推廣,熱度算是比較高的就是我發給你這一篇,我看了她之前的推文內容,大多也都是生活日常,看著是個家境殷實的富家小姐,大概也是聽說了開業之后,過來的。】
【朱映悅:小宛還有印象嗎?】
天天來的年輕姑娘有很多,林小宛又不是個愛熱情招呼的,大部分她連人家臉都記不住,更別提有什么印象了。
【林小宛:沒有誒。】
朱映悅個人是覺得這屬于正向營銷,可以借著機會吸引更廣泛的人群客戶,覺得不必對此過于驚奇。
林小宛自己來說,她認為現在的人就已經很多了,不過店鋪運營是朱映悅在管理,而且客流越多,意味她能分到的錢就越多,這種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她也就跟著點頭“嗯嗯”符合了兩聲。
朱映悅給她發消息的目的,卻不是為了讓她知道為什么這幾天忽然人多了起來,而是另有打算。
她想把二樓劃分出不同風格的區域,然后變成預約式定位置,不再是隨來隨去了,除了預約還要加上二樓最低消費,而且只有會員才可以進行預約。
這樣一來,再想到二樓去拍照打卡,首先你就得是甜品鋪子的會員才行,充錢成了會員,你每次預定了位置,來了還得達到最低消費。
一環扣一環地讓你花錢。
林小宛對這個提議有點憂心:“這樣不會讓我們的口碑變差嗎?”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