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從風間那里拿了近期各地的情報匯總,就匆匆告辭,向東急奔。一方面戰事緊張,一方面劍六還在后邊,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追上來了。
一邊飛遁,李悠一邊著情報。
良久之后,長嘆一聲。
他在這份情報中看到了熟悉的味道,歷史總是那么相似。
這血災像極了前世的黃巾起義,現在積極站出來,一邊號召大義,一邊抗擊血災的各方豪強,也像極了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初期,各方勢力積攢實力,小心試探的梟雄們。
可惜,三國是歷史上李悠最不喜的幾個時間段之一。無論那些謀臣勇將多么璀璨,都難改連年戰爭對中華大地的摧殘。人口百不存一,華夏苗裔差點斷絕。
無知者無畏,那些有野心的人可以認為這是崛起的好時機。但是李悠,一個憑著兩世為人的認知,能夠看穿未來的人。他是絕對無法容忍這等事情發生的。
寧做盛世一條狗,不做亂世一生人。李悠不敢想象在外有妖族覬覦的情況下,人族實力大損,百不足一,會發生什么。也許...是滅族吧。
從情報看,不少人已經初露端倪,有要借亂世而起的意動。
其中甚至包括李悠的那位四師兄衛青山。
李悠的這幾位師兄,他只從孟師那里了解過,卻從未謀面,更別提詳細的了解了。
這位四師兄衛青山,以消滅血災,為鏢局弟兄報仇為緣由,一方面調集各地鏢局的精銳,一方面卻向圣朝和三圣門提出了一個申請。
這個申請雖然被駁回了,但卻引起了李悠的警覺。
衛青山提議,由于血災的血神子普遍實力不強,但數量恐怖。依靠修行界的精銳,實在有些力不從心,不足以控制住血災的蔓延。建議允許大陣外各國的軍隊,進入中土,協助修行界封鎖血災之地。
這個建議被駁回了,但是所提問題確實引起了圣門的注意,這才有了浩然令,召集天下修士,共赴戰場。
這個提議表面上看,只是針對目前形勢的一個實用性的針對方案罷了。但是李悠是青云書院的人,他了解內情。域外小國的軍隊?那可都是這位衛青山師兄試驗自身傳承,搞出來的分支。例如玄淵帝國的軍隊,就控制在三重甲宗手中。而三重甲宗,正是衛師兄的分支。能和劍宗親密合作,也正是這樣同根同源的出身,才少了許多的猜忌。
這位師兄想干什么?李悠從來不認為區區血災真能成勢,缺乏高端戰力,單靠悍不畏死的無腦沖擊,短時間雖然能打傳統勢力一個措手不及。但圣門和圣朝一旦重視起來,解決起來并不算困難。尤其是現在浩然令一出,相信很快也就會結束了。
真正需要重視的反而是浮屠血海宗下一步的計劃,還有一個隱藏極深的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