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見很快就回去了。
他也沒多問,既然鄒束說他有辦法,那他肯定就有辦法。
他老老實實的回到了大營里,然后開始琢磨這兩塊炭的情況。
這兩塊炭,毫無疑問都是‘五木’,因為左岸所需要的也只需要鬼五木。
而五木,則是桑,榆,桃,槐,柳。
《尸子》曰:燧人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也。
五木本身,是當年燧人氏取火之時,認為應天時,最可以取火的五種木材。
《周禮》曰:司烜氏掌火,冬取槐檀之火。
《淮南子》曰:燧人秋取槐檀之火,天之所復,地之所載,六合所包,陰陽所煦,雨露所扶。
《鄒子》曰:季夏取桑柘之火。
秋冬之際,所取用的是槐檀之火,要用槐木進行轉化,其效率是最高的,而夏季則要用桑木來進行。
換而言之,五木其實就是昔日取火之時,所抉擇出來的最適合引火燃燒的,只要天時合適,其在五行轉化之中,轉化為‘火氣’的效率是最高的。
而此時此刻,在滄州城是冬天,冬天的天時,是‘心火’即將復蘇之際,可是還沒有復蘇,因此遵循的是冬時。
那么,這些炭是槐木嗎?
高見開始剖析,具體的分析方法也很簡單,一般來說,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直接看形狀,因為通常的燒制方法,形狀多保留了原木本身的枝丫,樹皮造型。
如果看不出來,敲一點下來,燒一下,根據焰色和火氣的反應,也可以用來分析。
高見返回了營帳之中,開始研究了起來。
槐樹樹皮應該是片狀外皮,比較薄,炭化之后會相對平滑,并且會在一些地方帶有縱向的皺紋,樹皮的外層通常具有較為顯著的縱向皮孔,尤其是長成之后的槐樹,其樹皮則會出現縱向之前那種皮孔產生的裂縫,并且這些裂縫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明顯。
這是因為,樹皮的內部是由一系列的樹皮維管束組成,這些維管束是負責輸送養分和水分的關鍵結構,也是縱向裂痕產生的原因。
“有裂痕,皮薄,是槐樹。”高見確認了這塊銀絲炭樹皮的具體形態。
“既然如此……那我懂了。”高見喃喃自語。
接下來,就等鄒束發揮了。
在那之前,他就先認認真真的研究左岸已經暴露出來的跟腳吧。
————————————
就在高見做研究的時候,柏星之,這位鎮魔司副將,又一次找到了左岸。
柏星之走到了山峰之上,就是他上次來的地方。
不過和上次來,區別很大,因為左家的山峰已經修復完畢了,乍一看上去和以往基本沒有區別,各種閣樓都在山峰之上修建的很好。
只是看著嶄新嶄新的,柏星之卻知道,住這種地方,肯定會讓左家人都有些不舒服。
對這些世家子來說,半舊,甚至是古老的東西,用起來才順手,合身。
比如說,他們的衣服,做好之后,都會先拿給仆人穿,因為新衣硬挺,不舒服,要等仆人小心翼翼的穿個一年半載,這一年里不能弄臟了,還得經常活動,如此把衣服穿服帖了,磨平了,才會拿給主子穿。
像是眼前這種,嶄新的東西堆在一起,實在是沒什么品味,透露出一股子寒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