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見看著,感覺眼珠都在抖。
這一番話,雖然冠冕堂皇,但其實內容說的很清楚。
不管蒼海用什么手段,反正邊疆這邊需要重建關隘,重新練兵,要花百萬金……你得給收上來。
不論手段,不論方式。
這種話當眾寫在紙上傳下去,還能給其他人看……
高見都流汗了。
臥槽,這也太粗暴了吧!
高見還以為這是一個兩個道德困境。
現在來看,怎么可能就一個兩個!?
光是這一封簡報,高見就能夠想象的到,那方圓一兩千里之內,怕都是沒有什么安生日子過了。
其中慘烈,用腳指頭都能想到。
慘烈之事,怕是不計其數。
想要征稅,要從什么地方征?
找當地的世家?那怕是工作難度高的離譜,搞不好自己也要搭進去,世家可不是什么好惹的對象。
那么,最好的征稅方式,就是從比較弱的勢力,乃至于平民那里征。
征以折色,稱貸倍息,十室九空,窮迫逃徙,無以為生,恐怕是常事。
無寶錢之苦,其物必然倍賤,不得錢以輸官。導致有物而無金也,所獲非所輸也。
哪怕是歲甚登,物甚多,其民恐怕也要相率賣其妻子,長此以往,必然出現物日賤而民日窮,民日窮而賦日絀,年復一年,逋欠自然累積。
這樣的惡性循環局面,還會造成另一種情況發生。
窮困者所有無非是物,所乏者無非是金,賦稅必收金,迫得他們以物易金,谷價往往于比時下落,而利遂歸于何處?
誰有金?誰用金來購買這些物品?
毫無疑問,是那些兼并之家。
他們想要把東西換成寶錢,就只能去尋找當地世家或者一些大型商會……
世家的嘴臉,高見已經見過不少了。
而且,當百姓變賣了資產,手中擁有寶錢以后,他們又要怎么交給太學學子呢?
收稅這件事,肯定也不可能讓太學學子自己去一家一家的收。
這就需要用到人手。
難以做到直接征收到戶,在這一過程中必定會逐漸產生代理人,也就是‘代替學子上門收稅的小吏’。
誰能來充當這些小吏?
毫無疑問,通常情況下,包頭或攬戶是由地方大戶、富戶或地方勢要人家充任。
包頭或攬戶將一定戶數或一定范圍內人戶的賦稅集中征收,再由他們繳納至太學學子手里。
那么,他們為什么會愿意承擔地方賦稅征收事務?
毫無疑問,也完全是出于利益獲取的考慮,在向地方政府繳納賦稅的每一環節上,繳稅者都會遭受到層層盤剝,倍受損害,一層接著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