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一旅在大營鎮簡單修整完畢后,繼續向南進發。
越往南走,沿途遇到的敗兵越多。
王奉自然要抓住這波機會,相比較從民間募集新兵,收編這些敗兵的性價比顯然是最高的。
作戰經驗豐富,重新訓練周期短。
就是軍心有些滑落,但瑕不掩瑜,相比起帶來的好處,這點算不得什么。
但王奉也不是什么人都收。
一個人的氣質真的很容易分辨出來。
敗兵通常行動遲緩,步伐拖沓,給人一種肉眼可見的萎靡感。
而且身上還帶著輕傷,緊緊攥著手中的武器。
大多都是因為建制被打殘,和大部隊徹底失聯才游離于四處。
在王奉看來,這種兵就可以收編,加以一番簡單的訓練,便可重塑部隊的秩序和紀律性。
而逃兵就不一樣了。
逃兵神色匆匆,見到大部隊從身旁走過時會眼神慌亂,生怕別人認出來。
氣質上也給人一種懦弱膽小的感覺。
對于這種兵,王奉堅決不許收編。
戰場上情緒是會互相傳染的,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好粥。
就這么一路走下來,暫一旅收編了一千兩百多名士兵。
若是再算上大營鎮收編的兩百八十余人。
足夠多編一個步兵團了。
至于所謂的第六集團軍司令部授命,不過是王奉打出來的幌子罷了。
如若不然,很難讓沿途的敗兵改旗易幟,誠心加入暫一旅。
至于是否會東窗事發,王奉并不在意。
或者說優先級并沒有那么高。
日本人的刀都要架到脖子上了,哪里還管得了這么多。
先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武裝起來再說。
想必在見識過暫一旅豐厚的伙食,和拿到提前發放的一個月軍餉后,士兵們也不會有什么異議。
各部隊的將軍坐于高堂之上,看不見摸不著。
有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新兵,原屬部隊的編號都是說不清,最高長官叫啥都不知道。
也不會對原部隊有絲毫的歸屬感。
軍心只會逐漸的向暫一旅靠攏
四日后。
陽曲。
暫一旅駐地。
王奉正在規劃著部隊編制。
“方遠。你有什么看法?”
趙方遠看著面前稿紙上的武器裝備清單,陷入了沉思。
經過平型關等一系列戰斗,暫一旅的家底充實了不少。
目前全旅一共有輕機槍將近一百五十挺,這個火力程度只怕許多軍級單位都比不上。
數量很多,但種類也十分繁雜。
其中少部分是繳獲過來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口徑為6.5毫米。
絕大一部分是閻老西撥發過來的晉造六五式輕機槍。
仿造的捷克式輕機槍,但口徑卻是6.5毫米。
還有少部分,大概十余挺捷克式輕機槍。
口徑為7.92毫米。
重機槍有六十余挺,類型就統一不少了。
原本的幾挺馬克機槍在戰斗中盡數被毀。
目前裝備的重機槍,少數為繳獲來的九二式重機槍。
絕大多數為晉造三八式重機槍。
但口徑仍不統一。
除輕重機槍外,還有擲彈筒五十多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