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欽一臉懵:“委座,此話怎講?”
常凱申笑著解釋道:“我認為這暫一旅,并非是他閻老西的嫡系!”
“至少不是精銳嫡系。”
何應欽心中暗自思索。
不是嫡系?
那如何能殲滅的了第9旅團指揮部。
根據衛立煌傳來詳細戰報,當時南懷化村駐守著至少一個步兵大隊,倘若算上預備部隊至少有兩千名日軍士兵。
能活捉國崎登,說明局面至少是壓倒性的勝利。
況且這支部隊,在此前的平型關戰役也表現不俗。
若非嫡系怎么可能有此等不俗的戰斗力。
更何況暫一旅的編制,是閻老西欽點的精銳加強旅
常凱申不管何應欽的疑惑。
他心中自有一套不為外人所知的衡量標準。
當初閻老西為王奉申請將級軍銜時,常凱申也這么認為。
但今日所推測出的結果,與先前所想并非一致。
電報中并未提及‘暫一旅’這一番號,而是用晉綏軍統一替代。
閻老西不是傻子,倘若這真是嫡系部隊,電報不可能這樣發出。
當老大都不給小弟多撈好處,還把應得的好處平攤給其他人,小弟憑什么認你當大哥?
到頭來可能性只有一個。
再者就是,暫一旅的作戰主官出自黃埔軍校,肯定要備受猜忌,在晉綏軍中難成大事。
這樣一來就好辦了。
常凱申在房間內來回踱步。
綜合過往戰績,這個王奉確實是一員虎將。
抗戰頻頻失利,國人怨聲載道。
他也需要幾個說得過去的戰績來撐場面。
既然士兵不行,那就只能從將軍上來彌補了。
“敬之,擬電。”
何應欽反應過來:“是!”
常凱申氣定神閑,坐回椅子上:“茲電第二戰區司令部,抗戰以來,貴部屢窺良機,多次重創日軍,為抗擊敵寇創下了不可磨滅之功績,實屬不易,今于忻口防線殲敵四千有余,更活捉日軍中將,實乃天大之功勞,全國上下群情振奮擢升王奉全體官升一級。”
“特令王奉在山西,綏遠,察哈爾等地編組華北戰斗群,原暫一旅下屬一團,二團,三團等部直接編入新建戰斗群。”
“華北戰斗群暫時歸屬第十四集團軍指揮”
戰斗群這個臨時編制,在中國軍隊中還是首次出現。
憑借常凱申的軍事素養,是不會了解這么深奧的東西。
之前組建德械調整師,接見德國來華教官時,曾從對方口中聽聞過這個編制名詞,具體的含義他也并未聽懂。
但這些都不重要,將王奉從晉綏軍的體系中調離,才是重中之重。
軍政部掌管全國海陸空軍之行政,兵員籌劃,轄區管制,編制調整等事務。
何應欽作為軍政部長,正是負責此事,在一旁用紙筆記錄著。
越寫越心驚。
戰斗群的編制他也不是很懂。
估摸著和縱隊相同,猜測應該比師級編制略大。
這倒沒什么毛病。
而是心驚在常凱申的手段,沒有浪費一個正式編制。
僅用一個臨時編制,在這番分化拉攏之下算是徹底走到晉綏軍的對立面了。
偏偏王奉還不能拒絕,亂世之中槍桿子最硬。
閻老西那邊最多給一個新編師。
按理來說,想要在編制上強于對方。
只能給出新編軍,若是想要誠心拉攏,咬咬牙給一個編號軍也不是不行。
可這個等級的編制又不是路邊的大白菜,一個蘿卜一個坑,不知道多少雙眼睛盯著呢,動一個波及面都很大。
要是真想給,常凱申也得在心里暗自掂量掂量。
利潤到底能不能大于成本。
而戰斗群編制,是個很陌生的東西,拿出來的反對聲不會很大,還能對王奉這員驍將產生極大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