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奉勒住馬韁,眉頭皺在一起。
“108師團?”
他開始在記憶中搜尋關于這支師團的信息。
由第八師團預備役變成的特設師團,戰斗力雖比不上老牌甲種師團,但勉強能看得過去。
趙方遠有些擔憂:“長官,日軍派了一支滿編師團過來,是否要進攻回援.”
晉東南地區意義重大,斷然不能有失。
常凱申做的很絕,將王奉打上“新派系”的標簽,基本上斷絕了補給。
李宗仁為人還算寬宏,以戰區的名義,為戰斗群提供基本補給。
但以后脫離第五戰區,轉戰他處,前路就未知了。
能保障自給自足的后方根據地,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長治軍事工業發展的非常快。
前不久傳來消息,第一子彈廠,已經能做到日產量一萬五千發。
銅礦逐步擴大生產規模,能保證穩定供應原材料。
第一步槍廠也捷報頻傳,二四式步槍日產量達到80支。
王奉想了想:“先按兵不動,解決淮南戰事。”
“長治駐有兩個山地兵團,還有386旅,47軍,應付一個師團,輕而易舉。”
王奉騎在馬上,再三思慮后,看向眼前的潺潺流水:“另外,電告宋文杰,立刻籌備組建第二,第三預備戰術兵團,以應不時之需!”
關于擴軍,他思索了許久。
此次決定擴充兩個兵團,可不是單單招募一萬人這么簡單。
后勤必須要跟上。
盲目擴軍,只會拉低整體的作戰能力。
趙方遠在馬下抬頭望著王奉,不停地點頭,神情激動:“明白,此次擴充兩個兵團,軍官該如何分配?”
王奉并未回答這個問題,轉而問另外一件事:“長治軍校辦的怎么樣了?”
在解鎖【培養青年將校】國策后,他第一時間向下傳達了命令。
距今已經過去一周多了。
趙方遠將手中的電報遞上去:“場地什么的都準備好了,耗材也籌備的差不多,主要還是缺教官。”
“第一屆招生,已經宣傳出去了。”
王奉點點頭,心中十分滿意。
宋文杰的執行力很強,命令下達后的第二天,就已經把組織框架搭建好了。
具體細節,由王奉進行填充。
長治軍校的行政管理體系,一定程度上借鑒黃埔軍校。
設管理部,政治部,教務部,軍需部,軍醫部等。
校長由王奉親自擔任,其余各部長虛位待定。
目前暫時四大院系,分別為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以及后勤科。
已經能滿足軍隊所需。
在教學安排上,采取速成學制,強度很大,僅一年時間便可畢業。
學生早上五點半起床,七點上第一節課,一直到晚上十點,才結束一天的學習內容。
理論課程的日平均學習時間,達到了十個小時,此外還有體能訓練,模擬實操等。
學習壓力很大,但王奉在制定教學安排時,并未將其考慮在內。
這里是軍校,不是學堂,優勝劣汰是必然的。
這點壓力都扛不住,也不是個能當軍官的料。
“軍校教官,由參謀部軍官輪流擔任。”王奉掃了眼電報后遞回去。
關于教官,他心中早有定論。
長治軍校辦起來后,軍中的將官培訓班,就沒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
可以安排在役軍官到學校進修,單獨開班,用不上一年,兩三個月就可以速成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