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款122毫米野戰加榴炮,肯定不能和日制九一式榴彈炮相比較。
二者無論是口徑,重量,還是殺傷力,都不在一個基準線上。
九一式榴彈炮的特點很明顯,威力尚可,1.7噸的戰斗全重,完全可以由一輛自產卡車牽引。
機動性夠高,完全可以充當縱隊支援火力。
至于日制九六式榴彈炮
王奉已經嫌棄他好久了。
純純就是日本陸軍用來充門面的“樣子貨”!
首先就是零件質量差,公差簡直大到離譜。
最值得詬病的就是復進機——穩定炮身,抵消后坐力的設備,在調至最大仰角時經常出現故障。
剛齊射幾輪就得啞火,維修極其繁瑣,一壞就是一整天。
射程也是劣勢。
12公里的極限射程,遠遠低于各國同級別的火炮。
最關鍵的是,對王奉來說火炮射程才是重中之重,只要有了足夠的射程,在不向前推進戰線的情況下,也能把炮彈灌進鬼子的指揮所里。
反觀新式122毫米榴彈炮。
雖然口徑縮小了,但射程增加了6.5公里,重量也降到了4噸以下。
完全可以頂替九六式榴彈炮。
王奉急切地問:“火炮運到哪了?”
趙方遠看了眼手表,心中估量一下:“應該快了吧,大概還有十多分鐘!”
王奉抿了口茶水,扭頭看向窗外:“差不多了,先出去等看看!”
“自產新式火炮,絕對是我軍裝備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二十分鐘后。
校場上。
炮縱司令鄭振中理了理軍服,目光直勾勾的盯向大門,眼神極度迫切。
一陣引擎的轟鳴聲傳來。
視線內,一輛野戰1型牽引卡車緩慢駛來,車廂背后,能隱約看到傾斜而起的墨綠色炮管。
“往左!”
“再往左!”
引導員立馬上前,指揮汽車兵將牽引卡車駛進停車區域。
鄭振中早就按耐不住了,卡車還沒停穩,便小跑過去。
王奉笑了笑,站在遠處望向新式重炮。
僅是第一眼,便大受其震。
但從紙面數據上,根本無法直觀體會到新式重炮的龐大。
雖然口徑只有122毫米,但體積上絕對要比150毫米的九六式榴彈炮大上一圈。
尤其是五米多長的墨綠色炮管。
黑黝黝的炮口斜指天空,單是看上去,就能讓人感受到一股極其濃重的壓迫感。
卡車車門打開,設計師跳下來,小跑到王奉身旁:“長官好,我叫閔志鴻,目前任第一火炮廠的副廠長。”
對待技術人員,王奉并未敬軍禮,而是伸出手問好。
趙方遠看向重炮,也不禁咋舌:“這炮設計的這么大,要是不說,我還以為是203毫米的!”
生怕長官誤會,閔志鴻趕忙解釋:“為了達到遠射程和高初速這兩點,必須采用長倍徑炮管,這點是不可避免的。”
“炮架也需要承受高后座力和發射沖擊,必須足夠敦實,蘇聯原型款用的是實心輪胎和復雜液壓裝置,結構笨重,穩定性很差。”
“為了改變這一點,我們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以輕量化為要求,獨自設計了一款全新炮架,采用板簧懸掛和充氣輪胎,”
“請長官放心,目前我們廠在火炮輕量化技術上,已與世界先進水平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