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沉思片刻,又道:“若真要說朝中有誰不對付,那只有皇后與貴妃了。尤其在北地,皇后娘娘的親弟鎮北大將軍裴遠山與貴妃娘娘的父親定遠侯陸執共守邊關。”
“兩派不睦已久,卻共同鎮守北地,自然是非爭端常起,但卻總以北部蠻夷侵犯為借口遮掩。”
蘇螢奇道:“一山不容二虎,圣上為何不二者選一?”
杜衡嘆道:“圣上怎會不知?只是一邊是他起勢前的岳家,一邊是助他攻城略地的岳家,撤回哪一家,便是宣告另一家贏了圣心。”
“可這圣心,卻是這么容易便給得的嗎?”
在圣上還是皇子之時,太后有意讓他在太子登基之后,駐守北地,替其子守好門戶。因此,在圣上十三歲時便被送至當年還是鎮邊都督的陸執麾下,從百戶做起,磨打錘煉。陸都督有一子在京,倒是有個女兒從小養身邊,二人青梅竹馬,天長日久,自是生了情意。按照太后所設,圣上本就要取代陸執,鎮守北部,自然這婚約也便順理成章賜下。
再說說這兵部尚書之子裴遠山,他從小習武,常年在京師營中效力。有一年,北地災禍頻繁,蠻夷無糧,便一次又一次侵襲北地。裴遠山自請北上,被委任副將,助陸執與圣上一同抵抗蠻夷。
然而裴遠山才去北地不到三月,便連打兩次勝戰,捷報頻傳,一時間風頭無兩,竟有壓過陸執之勢。不過這裴遠山似乎不愿太過張揚,之后再有捷報,有的也只是以陸執之名,平息北地之亂。
本以為裴遠山終究會返回京師,做個護京大將,天子近臣。然而他卻出乎意料地在北地安心駐扎,與陸執一主一副,倒比陸執那在京城的紈绔兒子更像親子。
因北地紛亂,原定成婚的圣上和貴妃娘娘遲遲未能履行婚約。之后,圣上又被召回京城述職。誰知回京途中,竟救下了不慎落水的皇后娘娘。
圣上為了保全娘娘清白,特請太上皇賜婚。因北地平亂大功一件,太上皇一高興,便允了圣上的請求。陰差陽錯之下,貴妃娘娘的嫡妻身份便被皇后娘娘捷足先登。
之后發生的事也是太過傳奇。
在圣上離京前夕,太后娘娘意外病逝,于是不得不又滯留了月余,幫著傷痛欲絕的太子打理喪儀。太上皇見太子數夜守靈,孝心甚篤,便允他留東宮休養幾日。
可誰知,當圣上陪著太上皇前往東宮看望時,卻發現東宮之中竟有一套制好的龍袍,太上皇一怒之下便把太子囚禁。
之后,時任督察都御史之職的袁之序上書,揭發太后、太子貪墨已久,因太后一手遮天,暗中陷害、暗殺不少意欲告發的官員,致使大周朝無人敢提、無人敢言。當太上皇聽著袁之序跪在朝堂之上,將收集多年的罪證一一念出之時,一怒之下,將太子賜了鴆酒、告罪天下。
圣上雖被養在太后身邊,然而卻很早便去了北地,因此太后與太子之惡,圣上并未波及,反而因軍功贏了圣心,最后,如愿以償,登上大殿之位。
蘇螢聽完,唏噓不已:“袁之序所報之罪證,真是恰逢其時,恰到好處。難怪年紀輕輕便欽點入閣。”
杜衡點頭:“我一直以為袁之序早年便已是圣上的人,如今許崇年出事,倒叫我起了疑心。想來,裴陸兩家之中,必有一家早同袁之序有了淵源。”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