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體恤民情,實乃百姓之福”
“哈哈,但是本王是有心無力呀,朝中還是需要多點像輕舟你這樣的人才,才是百姓之福啊”
“王爺過獎,臣年輕稚嫩,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此番進京面見陛下也是陛下抬愛,陛下囑咐臣要回去好好讀書,日后才可以為國效力。臣定當謹遵圣諭,不負圣恩”
“哦,輕舟你這么快就要回安陽去了嗎”
“是啊,臣來京城就是因為陛下召見,大事已畢,不日就要回去了。”
“原來如此,本王還以為你會參加月后的秋闈呢”楚王面上神色不改,沈芥倒看不出他是個什么心情,這沉穩就不是齊王殿下能比的了。
“沒想到父皇求賢若渴,竟也會放你離開”楚王微笑道。
“磨刀不誤砍柴工嘛,殿下,臣這半吊子水平還不夠自立門戶呢”
“你太過謙了,不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本王還是懂的,特別是工匠一行,不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錘煉都難成大師。”
“王爺英明”這楚王,說話高瞻遠矚,頭頭是道,尤其還沒有看輕百工之態,使人難免不對其心生好感。
“那輕舟你便好好回去修習本領,等你來朝,本王還想去工部幫忙,做一些于國于民有利的事,到時候也可與你扺掌而談”
“那是臣的榮幸。不過王爺既然有此宏愿,自然隨時可去工部與眾位大人交流,想必陛下定是極樂意的。”
言外之意是等我做什么
“我若想去的時候自會去的,只不過實不相瞞,輕舟啊,工部現在的官員,大都是守成之輩,沒有什么能夠開創新局面之人,朝中還是盼著你早來呀。本王想起尊師在的時候,還曾為邊疆造過一種守城的弓弩,使強敵不敢來犯。你若是能夠發揚你師傅的這種技藝,制作或者改良武器,為我朝開疆拓土出一份力,必定能平步青云,青史留名”
“原來楚王打的是這個主意呀”沈芥心中恍然大悟。
“王爺,臣潛心研究的是制造農具和治理水患,與攻守之器上并無涉獵。”
“無妨,我這不是跟你提起了嗎,你不參加科考回鄉讀書,可以在空閑時間琢磨琢磨這個,待日后你攜此利器來朝,你我聯手,何愁不能使萬方來朝,開創太平盛世”
沈芥心中一驚,這楚王殿下還真是野心勃勃呢,但是這與他心中治世理想相違背,是他不敢茍同的。
大周朝在先帝和本朝幾位將軍的殫精竭慮下,國力強盛,現在已多年兵戎未動,只邊境還與臨國偶有摩擦,也是小規模的。但是聽著楚王殿下的意思是還想去開疆拓土。
他嘴上說想要開創太平盛世,但是難說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因為老百姓所需要的太平盛世是家人團聚,衣食無憂,而不是攻城略地,耀武揚威。
朝中有些人總還惦記著他師傅修筑守城器具的事,他們只記得他修的是兵器,卻忘了師傅目的是為了守城,是為了抵御來敵,而不是為了攻城。
沈芥沉默了一會兒,還是決定跟楚王說清楚,免得他還是心懷希冀,有所圖謀。
“王爺,我師傅傳承墨家學術,其理念是兼愛非攻。當年制作守城之器,是為了防止城破家亡,百姓受苦,制作殺器本不是墨家所求,更不要說攻城之器了。我是師傅的徒弟,同樣也是墨家的傳人,這一點上恐怕要讓王爺失望了”
這位楚王終于不像之前那么侃侃而談,而是沉默了下去。
沈芥不由心中嘆息,原來楚王最在意的還是靠軍功來爭權奪勢,想他還有那么一瞬間覺得遇到了一位一心為民、仁愛親賢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