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殿下自然不依,一方面他好不容易獲得了沈芥的好感,不能讓楚王再從中破壞,另一方面呢,上一次修繕太康殿的時候是他辦的差事,那個時候他那邊的人從中貪了不少錢,要是被楚王接手,難保會被他查出來,那樣他肯定會受到父皇的處罰。
他不能坐以待斃,他得想些辦法,讓楚王無瑕顧及太康殿修建事宜。齊王跟幕僚商量之后,讓自己的岳父戶部尚書劉啟恒跟皇上提出,湘楚地區今年上報的賦稅單子不清晰,請楚王殿下協助梳理的建議。
湘楚地區是楚王殿下的封地,有這等賬目不清的事他自然要擔責,哪里還顧得上太康殿的事。
他想著反正自己跟沈芥交好,以前齊王要是有侵吞太康殿修建費用也能得到消息,便專心去處理自己封地的事了。要是他知道皇后已經替齊王搭上沈芥了,恐怕就沒有這么安心了。
齊王打的主意跟楚王差不多,只要支開了楚王,沈芥念著前幾日皇后幫過謝小姐的情誼,應該不會為難自己。
可誰知,身體逐漸好起來,也開始上朝聽政的秦王殿下主動請纓,說要協助沈芥修繕太康殿。
皇帝本來對齊王和楚王暗中較勁既有心衡量又覺無奈,畢竟都是自己的兒子,要是這么斗下去,不知道以后會不會你死我活,但是,要讓他馬上立太子,他又還沒決定好。這回,像透明人一樣的三兒子站出來,他吃驚之余,倒是欣然同意。
自己還有個兒子呢,用他來制衡前兩個兒子是個好主意,他倒要看看,這個小兒子的能力如何。
不過秦王這一出,倒是引起了少部分朝臣們的猜測,秦王殿下是不是也想加入儲位之爭,只不過大部分人,包括他的兩個哥哥,都沒有把他放在眼里。
朝會后,皇上留下了一些朝廷重臣,又派人去翰林院召來了沈芥,要他當著大家的面仔細說說他規劃的處理并州大旱的方法。他的那篇治并州大旱策一直讓皇帝念念不忘。
并州這個地方全年本來降水就少,今年又尤其少,從春天開始大旱,莊稼都沒什么收成。現在到了秋收季節,本來是農民開開心心收獲的季節,但是百姓們卻只能坐著干瞪眼。當地官府接連上奏,請求朝廷援助,皇帝為此頭疼許久。
一開始是用調集周邊地區的余糧去接濟并州旱情嚴重的地區的方法。但是過了不多久,各地紛紛上報,已經沒什么余糧能夠接濟災民了。
后來就由戶部牽頭從全國各地籌措糧食運往災區。但是因為耗時耗力,目前來看收效甚微,并州當地的情況并沒有多少好轉。
并州的官員已經上書說,當地災民已經有部分開始往四處逃荒尋求生路了。
賑災糧食肯定還要繼續派發,但是能夠長久地解決并州旱情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
工部本來提出的方案是要在并州開鑿一條水渠,與流經當地的祈水相通,徹底解決由于干旱導致灌溉水源缺失的情況。
但是修水渠這種事情,不說是百年大計,也絕非一時之功,渠可以修,但是如今老百姓的燃眉之急還是沒能解決。
如果實在拿不出更好的方案,就只能增派人手運送賑災物資,讓受災的百姓盡量過得更好一點。流出去的災民也囑咐各地官員妥善安置,但是這種情況下預計會死傷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