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的時間,監察司已經發展的相當不錯了,整個機構有著專門的流程,可以盡快培養相關情報人員,這些人也有著不同的層級。
最外圍的那種,平日里就是普通老百姓,誰也想不到這么一個不起眼的人,會是監察司的眼線。
每天都有大量的情報被匯總上來,監察司的每一級官員都會篩選出去那些沒什么用的情報,將有用的繼續上報。
最后有用的情報就會被送到江知恩這里,距離京城較遠的地方,情報相對就慢,除非是需要加急的情報,會以最快的速度送達。
江知恩每天都會將情報送到皇宮內,南喬所處理的奏折里,就有一部分和情報相關聯的事情。
有些事情,奏折里用的春秋筆法,但情報搭配著情報去看,就能看出很多問題來了。
南喬將滿桓的奏折扔在了桌子上,心里很是無奈,太祖的壓力給到了京官頭上,不在京城的那些官員,就算聽說了什么,也不會覺得害怕。
就拿滿桓麾下的邊軍來說,應該算是大夏朝最能打的一支軍隊了,依靠著關隘,完全可以輕松防御住草原異民族的進攻。
可滿桓的奏折里說的就跟活不起了一樣,各種要軍餉物資、武器裝備,大有‘陛下不給,邊關不保’的架勢。
邊軍的待遇是最好的,盡管也不能做到滿額軍餉發放,相比其他地方,已經相當不錯了。
滿桓就在邊關大肆宣揚,說邊軍的待遇比其他地方好,都是他的功勞,要不是他,邊軍的將士們可沒這種待遇。
要說滿桓有野心造反,倒也不是。
滿桓的想法就是當個土皇帝,用京城送來的軍餉物資來給自己刷名聲和人望,讓邊關的將士們只知道他,不需要知道皇帝。
滿桓的家人都在京城住著呢,他不造反,朝廷也不會拿滿家人怎么樣,只能聽之任之。
滿桓掌握著軍權,又是那么一副態度,京城也沒辦法。
現在難題落在南喬的頭上了,要么像以前那樣,養著滿桓和邊軍,還落不下一聲好,要么就得想辦法收拾了這個禍害。
南喬想了想,暫時還不行,兩害相權取其輕,相比草原異民族,滿桓的危害要小得多。
有滿桓在邊關鎮守著,起碼不用太過擔心草原異民族打進來,但也別指望滿桓打出去,人家擺明了在玩養寇自重的把戲。
南喬輕笑出聲,這算什么?
袁崇煥嗎?
總的來說,滿桓比雍正時期的年羹堯要強一點,沒有后者那么猖狂。
南喬再次將桌子上的奏折拿了過來,開始批復,讓戶部、兵部全力配合滿桓,滿足滿桓的要求。
這個人還有用,南喬就不得不咽下這口氣,再等等的,等過幾年他長大后,滿桓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南喬計算過了,五年的時間就足夠了,張彥那邊也能打造出一定數量的燧發槍,宋劍忠也能組建起一支軍隊,接手邊關完全沒問題。
國內的叛軍,南喬已經徹底不放在心上了,有攝政王呢。
孫太后現在的情況也好多了,就在后宮過著守寡的生活,有點郁郁寡歡,當南喬和她談過一次后,她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
被親兒子說出那些丑事,孫太后羞愧難當,好在皇帝陛下不是為了羞辱她來的,而是真心實意的替她考慮的。
孫太后沒有明面上答應什么,但態度也算默認,她還年輕,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在后宮,真是一點意思也沒有。
南喬和孫太后之間達成共識,他也給孫太后畫了幾幅畫,派人秘密的送給了攝政王,進一步激發這位皇叔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