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和太后之間的感情,是否違背了禮教,南喬根本就不在意。
攝政王一努力,國內的叛軍算是倒了大霉了,不僅僅是叛軍,還有逼迫百姓不得不反的官員,也都被拿下了。
攝政王麾下的軍隊也在和叛軍的作戰中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精銳,再加上監察司的配合,掌握了很多關鍵性情報,攝政王無往不利。
軍隊構成中,有一小部分就是監察司,在軍隊里不是秘密,還有江知恩的干兒子在當監軍,軍隊的士兵也都是京營出身。
這種情況下,這群士兵很分得清大小王,跟著攝政王剿滅叛軍可以,某些不好的事情,人家肯定不做。
南喬一點也不擔心攝政王,任由攝政王率領著軍隊在國內到處溜達,充當救火員的職務,哪里出事就去哪里。
無心插柳柳成蔭,因為攝政王的這些舉動,倒是讓那群貪官污吏老實了不少,生怕治下出現叛亂,再將攝政王招來。
也有那種不開眼的,一般都是當地豪門大族作惡,勾連當地父母官,然后這個鍋就讓朝廷背上了。
對于這種不開眼的人,攝政王起初還有所收斂,不敢太過火,直到收到了南喬的圣旨。
和圣旨一起送來的,還有孫太后的畫像。
意思很明顯了,皇叔你難道不急著和太后雙宿雙飛了嗎?
那你還等什么,干死那些人啊。
有了皇帝陛下的首肯,攝政王再不留情,在國內殺了一個人頭滾滾。
那些豪門大戶和貪官污吏的家產,都被攝政王罰沒,扣除軍隊開支之外,剩下的全都送回了京城。
只要大夏朝的官員收斂一點,國庫是不缺銀子用的,南喬就用這些銀子開始組建自己的親軍了。
發展民生這種事,暫時顧不上,等什么時候徹底掌控了朝堂,執行力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后,再說。
花錢如流水,實在沒錢了,就讓‘太祖’出面,找幾頭養肥的豬宰了吃肉。
草原異民族的犯邊,不出意料被打退了回去,戰況根本就沒有奏折里寫的那么慘烈,一切都是滿桓為了要東西罷了。
南喬看看情報,看看奏折,隨手扔在了那里。
一晃又是三年的時間過去,南喬13歲了,攝政王班師回朝,大夏朝內的叛軍基本被消滅一空,剩下那些占山為王的山匪路霸沒管。
這種山匪簡直不要太多,根本清除不干凈,這群人也成不了氣候。
時隔快五年沒見了,攝政王滄桑了很多,看上去倒是一副帥大叔的模樣。
南喬還算給面子,派出了李進忠去城外迎接攝政王回朝,他本人就在御書房等著。
13歲的南喬已經有了很強的威望了,文武百官哪個不怕?
朝堂之上,南喬一句話,下面的人全都溜溜的,沒有一個人敢反駁。
攝政王也沒那么大的臉面,能讓皇帝陛下親自迎接他,能派出李進忠就已經算是相當給面子了。
就這,還不是因為攝政王的這個身份,而是因為皇叔的輩分。
這個態度,李進忠很明確的傳遞了過去,如果攝政王懂點事,就應該能聽懂皇帝陛下言外之意。
攝政王當然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