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沈安林擔心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有南喬的資料,張彥在工部這幾年可不是吃白飯的。
手藝合格的工匠都被張彥給招募了過去,全力打造燧發槍。
這群工匠的手藝真的是不錯,純手工打磨出來的零件精度極高,就是效率不如機械化生成。
南喬的要求也不高,起初有燧發槍就夠用了,也是給這群工匠練練手,習慣了槍械的鍛造后,再就是栓動步槍了。
想要發展工業革命,現在的大夏朝是不夠資格的,文化普及率都不夠,還需要再等等。
一切都需要時間來慢慢推進,用燧發槍解決草原異民族的危害,換取穩定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再進一步發展科技。
筆記本電腦里的那些資料,就算他拿出來,這個時代的人也看不懂。
就現在而言,宋劍忠統領的三萬天子親軍,已經全部列裝上了燧發槍,這群士兵訓練有素,遠戰能開槍,近戰刀法也不弱。
當冬天來臨,草原異民族又一次準備犯邊的時候,南喬準備御駕親征。
15歲的時候,南喬就徹底完成了同步,他現在的實力,在這個世界就是無敵的。
朝政方面,南喬交給了六部尚書,遇到事情了商量著處理,也留下了自己的代言人,張彥。
皇帝陛下御駕親征,按理說群臣應該反對才是,可當南喬說出自己的打算后,沒有一個人反對。
這么多年了,大夏朝的官員已經習慣性的服從了,皇帝陛下說的話就是絕對的,容不得任何人的反對和質疑。
這就是南喬的威望。
當然,這也未必是好事,會造成皇帝的膨脹和剛愎自用,特別是對于年齡尚小的皇帝來說,很容易就飄了。
南喬這種活了多少世的老怪物當然不怕,他也看懂了這群官員的想法。
不敢反對是一方面,盼著他死是另一方面。
在這群官員看來,要是皇帝陛下死在戰場上,那就再好不過了,他們可以再扶持一個軟弱的皇室成員來當傀儡皇帝。
總不能那個時候,太祖還在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真要是皇帝陛下大勝而歸,那他們以后就乖乖當著忠臣,再不敢升起半點不好的念頭。
于是乎,整個京城的官員、權貴和百姓,都出門目送皇帝陛下御駕親征。
南喬騎著‘名馬圖錄’里面的踏雪烏騅,穿著專門打造的鎧甲,讓全城的人都看到了皇帝的風采。
這是御駕親征,不是游山玩水,南喬沒有選擇奢華的馬車,而是選擇騎馬出行,以身作則。
城門外,宋劍忠的部隊早就等候多時,南喬身邊跟著禁衛軍和公羊逸的特種部隊,來到了天子親軍面前。
不需要慷慨激昂的陳詞,南喬輕飄飄一句話,卻傳遍了所有人的耳中:“全軍出發,趕赴邊關。”
“喏!”
邊關那里,得知皇帝陛下御駕親征后,滿桓面露不屑,心說小皇帝將戰爭當成了什么,兒戲嗎?
來就來吧,也讓小皇帝親眼看看戰場的殘酷,真以為戰爭是過家家了。
滿桓根本看不起京城的小皇帝,毛頭小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