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喬根本不在意外面是否會將自己當成暴君,他要的就是刑罰嚴苛,亂世用重典,大夏朝現在也不比亂世強多少。
要不是蕭謹言提前消滅了那些叛軍,這個時候,大夏朝已經遍地都是割據的起義軍了。
原著里,蕭南喬16歲就自焚在宮殿里,相比原著,現在的大夏朝已經好多了,瀕死之境,硬生生被奶了回來。
官員的空缺,也有閑置的官員候補頂了上來,這也是大夏朝的另一個弊端,冗官問題。
大夏朝存在的問題太多了,南喬需要一點點慢慢解決,就官員來說,閑置的官員多也就罷了,還特么多是無能之輩。
官員老齡化嚴重,年輕官員永遠沒有出頭的機會,再有滿腔熱血,在這種環境下也得涼透了。
張彥推薦的那些朋友,早就在為大夏朝準備年輕的人才了。
南喬沒有立馬改變科舉之風,站在皇帝的立場,他也需要儒家來禁錮百姓的思想,最多就是在儒家之外,多增設一些學科。
儒家思想是核心,忠君愛國這個不能變。
等這群被專門培養起來的人才都成長起來后,南喬就會改革官僚制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考核,考核不過的,罷官。
軍隊方面的問題也是一大堆,別的不說,吃空餉的就很多,南喬暫時騰不出手來處理這件事。
要么說玩戰略游戲的時候,寧可從頭開始,都不愿意接手爛攤子一樣的存檔,問題太多了。
面對大夏朝的局面,南喬做的越多,后續的問題就暴露出來的越多,一件接著一件的破事等著他去解決。
南喬的工作就是縫縫補補,哪里有問題了,就修補哪里,他深感人才不夠用。
原著里倒是有不少有名有姓的配角了,可都是屬于起義軍那邊的,早就被蕭謹言帶著軍隊給平叛了。
想到人才,南喬不禁想起了男主沈安林,這家伙跑哪去了?
好久沒聽到沈安林的消息了,監察司也沒找到關于沈安林的蹤跡,總不會是死了吧?
想想也不應該,男主哪是那么容易死的。
難道已經跑出了大夏朝之外?
監察司的重心都在大夏朝國內,外面基本顧不上,渾然不知沈安林已經跑到了草原。
沈安林以謀士的身份,給草原異民族的大汗效力,可他真正擅長的那些,在草原上根本發揮不出來。
草原之上,一口鐵鍋都能當傳家寶,不是他們缺乏鐵礦,而是缺乏相關技術。
開采鐵礦,沈安林不懂,但冶煉技術,他還是知道的,他也曾勸說過大汗,奈何卻不受重視。
草原異民族還不如明末的滿清呢,好歹滿清算是統一政權,人數不多,凝聚力很強。
草原異民族依然是部落制,這群游牧部落不斷的遷徙,連個固定的生活區域都沒有,誰有耐心去挖礦。
南下去大夏朝打草谷,搶劫一波,這些部落是愿意的,因為見效快,有時候遭遇了天災,不這么做,他們也活不下去。
挖礦不行,承擔著塌陷的風險,賺的也不多,還不如放羊牧馬呢。
沒有足夠的鐵礦,沈安林的本事就發揮不出來,他也愁啊。
沈安林最怕的就是大夏那邊的穿越者,要是對方搞出什么熱武器的話,自己這邊吃棗藥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