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什么?”
“難道你已經想到辦法了?”
面對葛老的詢問,鐘正國連忙搖頭。
“沒,沒有,我是在笑我自己。”
“在漢東跟趙立春斗了五年,都沒能阻止他進步。”
“如今我調來了燕京,他身邊又冒出個天才兒子,就更難對付了。”
葛老看著一臉慚愧的鐘正國。
頓時心里生起了一絲憐憫。
“好啦,你也別太自責,坐下聊!”
“好,謝謝葛老。”
鐘正國坐下來后,第一件事便是先給葛老沏茶。
而葛老看著郁郁蔥蔥的連綿青山,聲音低沉的說道:
“趙立春本就是搞經濟的一把好手。”
“你在漢東五年,給他使不少絆子,但他依然讓漢東的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
“如今他又有一個堪稱天才般的兒子趙瑞龍輔佐,自然就更加如虎添翼,看起來勢不可擋!”
鐘正國默默點頭。
遙想當年,土地承包到戶,是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可是農村的基建、醫療、教育和行政等花銷,卻由農民承擔。
除了農業稅外,農民還要承擔很多名目的費用。
人均負擔高達兩百多元,對農民們來說自然負擔不小。
所以簡單粗暴的催收錢款與打擊超生,導致農村地區頻頻發生惡性案件。
是體諒農民的艱辛不易,還是冷酷的嚴格執法?
鐘正國是兩頭為難。
但趙立春卻不一樣。
面對難題,趙立春沒有退縮。
他三人一臺車,愣是跑遍了漢東每一個鄉鎮,輪胎都跑廢了好幾條。
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廣泛聽取農民、鄉村教師和基層人員的意見。
最終趙立春決定,申請在漢東省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他將小村合并為大村、小鎮合并為大鎮,又將不少村辦小學集中到鄉鎮。
通過一系列的‘減人減事減費’措施,達到了‘節流’的效果。
同時他爭取到了數億專項資金,用于改制期間確保基層運轉平穩。
考慮到農業稅按田畝征收,農民種田收入不高,稅費還挺重,而征稅的成本還不少。
既然農民有怨言,基層又征稅難。
反正最終能得到的稅款也不多,索性就干脆直接取消。
如此一來。
漢東省便成為了龍國第一個‘種田不納糧’的省。
兩千多年來,農民種地納稅的歷史,被趙立春給廢了。
所以漢東農民們歡欣鼓舞,負擔大大減輕,自然十分感激趙立春。
一時間,無數的感謝信像雪花般飛到漢東省里,每天得用籮筐裝。
紛紛稱贊趙立春對農村的稅費改革,是愛民之事、富民之策、德政之舉!
不過……
農民們并不知道,他們能被免稅減費,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趙立春‘開源’成功。
他鼓勵發展鄉鎮企業,鼓勵全省所有企業,積極承接國外訂單,發展外貿出口。
也就是說,趙立春是相當于扶持商業經濟發展。
從工商多收了稅,自然就可以不用向農民收稅。
因此。
他趙立春能平步青云,也確實有本事有干勁兒。
如今他搞高質量經濟發展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