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龍國擁有上萬公里的漫長海岸線,風力資源十分富足。”
“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咱們沿海地區的用電需求會越來越大。”
“繼續靠燃燒煤炭,搞火力發電,會嚴重污染環境、增加碳排放,而搞水電、核電,又投資大、見效慢。”
“哪怕加大西部地區開發,將大量的水電、風電和光伏電,通過超高壓輸送到咱們沿海,也需要耗費很多年。”
“因此,在巨大的電力需求刺激下,在節能環保的趨勢影響下,海上風力發電市場,將來產值規模一定相當可觀!”
周衛泓有些懵。
他怎么也沒想到,趙瑞龍出的主意,居然是搞風力發電。
要知道,趙瑞龍在漢東,搞得都是什么電子信息、高速鐵路、精密制造、特種材料……甚至是國產大飛機。
就連在礦產資源枯竭的林城市,都搞的是生態農業,玩都是利用生物技術,實現精品育種、病害防治之類的。
然而……
給京海出的主意,卻是風力發電。
一聽就不是很上檔次的樣子。
趙立冬看穿了周衛泓的心思,立馬開口說道:
“瑞龍,你說風力發電有市場前景我信,畢竟經濟越發達、電力需求就越大,咱們京海就是電力缺口很大,所以才著急要在下灣建一座大型發電廠。”
“不過這風力發電產業,到底有多高的科技含量呀?能在咱們京海這個開發區,形成一個市值百億級規模的高端制造產業集群嗎?”
趙瑞龍淡然一笑。
“我先回答你第二個問題,風力發電產業搞好了,何止是百億產值?千億都輕輕松松!”
“至于科技含量……你們覺得風力發電很簡單嗎?那可不是戳一根桿子,裝個電機加三片扇葉,讓風吹起來轉動發電那么簡單!”
說到這兒,趙瑞龍拿起一瓶礦泉水。
“你倆想象一下,這張桌面是遼闊的大海,我是你的礦泉水瓶就是風電塔。”
“海上波瀾起伏,海底還有淤積的泥沙,我想要安裝風電塔,應該怎么辦?”
“是不是需要一系列專業的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行基礎施工?然后用大型海上風電安裝船,將超長的風電塔、超重的大型風電機組,給穩穩裝上?”
將礦泉水瓶放好后,趙瑞龍接著說道:
“你倆好好想一想!”
“為了充分利用海上的風力資源,咱們的風電塔是不是要建得足夠高?葉片足夠長?”
“據我了解,16兆瓦級別的海上風電機組,其輪轂中心距離海面就已經超過150米,相當于一幢五十層的高樓。”
“而18兆瓦級的,單個葉片的長度,就差不多有四十多層樓那么高,并且這樣的葉片、這樣風電塔,還要長年累月經受狂風暴雨。”
“要想長期在惡劣的工況下穩定運行,不被腐蝕、不被吹斷、不易疲勞,并且還要做到極高的發電效率,你們覺得要造出這樣的產品,算不算高科技?”
趙立冬和周衛泓,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光是想想都可怕!
在風速高達數十米的強風吹拂下。
一百多米長的葉片,居然要連續不斷的轉動,從而帶動機組發電。
而且眾所周知。
海上的空氣,鹽分高、濕度大,腐蝕性很強。
再加上強烈日照、晝夜溫差,很容易導致材料壽命銳減。
那么要造出幾乎全年無休的風力發電裝備。
這得用上多么先進材料和制造工藝?
“對了,除了咱們肉眼可見的風電塔和葉片之外,我們還要搞定永磁發電機技術、柔性直流輸變電技術、海洋風力資源勘探與環境探測技術等等。”
“總而言之,整個風力發電產業極為龐大且復雜,需要有大量的先進裝備、先進技術,是一個絕對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年產值規模能輕松達到千億規模!”
聽完趙瑞龍這么一說。
周衛泓疑惑的表情,漸漸消散。
千億級的產值規模,怎么也能讓開發區興旺發達起來了。
不至于像現在這樣沒什么人氣。
“那咱們應該怎么招商引資,培育風電產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