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禮花齊放,震耳欲聾。
“開工大吉!”
趙瑞龍揮動鐵鍬,率先鏟起一鍬泥土。
擔任龍國商用航空發動機集團總經理的蔡曉樺,緊跟著也鏟起泥土揮向基坑。
隨后,出席開工典禮的眾多領導、工程院士,也紛紛鏟土。
象征著呂州航空發動機研發制造基地,正式破土動工。
片刻后。
儀式結束,大批工程機械,開始轟鳴施工。
艷陽高照之下,大量的嘉賓都已經退場離去,但蔡曉樺卻遲遲沒有動身。
趙瑞龍送走了車隊,來到蔡曉樺身旁。
年過半百的蔡曉樺,畢業于京州航空航天大學。
后又前往燕京繼續攻讀,是龍國第一批航空發動機專業博士。
再后來,他入職龍國航空工業集團,從事軍用發動機研制多年。
趙瑞龍知道。
今天的動工儀式,對蔡曉樺來說意義非凡。
不僅僅是意味著,他又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漢東省。
還象征著,他所從事航空發動機事業,掀開了新的篇章。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
為了滿足國防需求,確保戰時不至于被卡脖子,沒有軍用發動機可用。
在過去幾十年里,龍國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搞出過幾款軍用發動機。
雖然相比于國外,推重比很小、油耗很高、可靠性較差……但軍用航空發動機,能用就行。
真要打仗,誰還在乎那點油耗?
哪怕發動機穩定運行時間,只有兩百小時都沒關系。
因為戰機可能還沒飛到發動機壽命極限,就已經被擊落了。
然而……
民用航空發動機,就大不一樣了。
民航企業購買飛機,是用來賺錢盈利的。
所以對飛機最重要核心部件發動機,自然有著極高的要求。
既要推力足夠大,以便飛機能裝載更多,又要油耗足夠低,因為燃油成本直接關系到盈虧。
同時還要可靠性足夠高,不能無法適應惡類氣候和工況環境,不能飛著飛著就出毛病,不能搞得飛機經常趴窩無法運營。
另外,運行時的噪音還要足夠低,不能讓搭乘飛機的旅客,以及航線和機場周邊的居民覺得太吵,在舒適性方面有所保證。
除此之外,保養周期要足夠長,別沒飛多少飛行時長就又要停機保養,而且維修保養還得足夠方便快捷,成本也不能太高。
總而言之。
軍方對軍用發動機的要求相對簡單,只要性能足夠強,其他方面都次要。
可民航企業對民用發動機,要求可就無比苛刻了,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很優秀。
而龍國搞過不少軍用的,還從來沒自主研制過民用大推力的。
這一搞,還是要給國產大飛機搞配套的。
一旦民用發動機研制不夠順利,那么國產大飛機的研制進度也會被耽誤。
一旦民用發動機搞出來不夠好,也會導致國產大飛機的整體性能受到影響。
如此難上加難。
以至于重啟國產大飛機項目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建議兩條腿走路。
也就是一邊研制配套的國產發動機,一邊爭取引進西方現有的先進發動機。
即便國產發動機研制不順、性能不佳,采用國外進口發動機的國產大飛機,也不至于被耽誤。
尤為關鍵的是,西方老牌航空發動機企業,經驗豐富、技術先進、產品成熟,找他們供應市面上正廣泛應用的發動機,性能和可靠性也有保障。
哪怕價格貴不少,哪怕產能受制于人,但用著也安心不少,并且還能有利于國產大飛機研制成功后,在西方通過適航取證,從而打開國際市場銷量。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