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收入就是這樣,大頭會被唱片公司拿走。”
陳惠英看出幾人因為唱片收入的差距,情緒都太不對,主動安慰:
“對于你們來說,收入的大頭不是唱片收入。
唱片只是你們打響名氣的渠道,你們想賺錢,主要還是要依靠代言、商業活動。”
“但也太少了!”辰亦儒嘟囔了一句。
不止是他,其他幾人情緒都不高。
原本以為百萬張銷量,飛輪海怎么說也要大賺一筆。
結果……
其實對于臺省的藝人來說,這個收入其實也不少了。
就說吳焯的47萬,折合成臺幣,數字也是兩百多萬。
就臺省這個演電視劇,一集拿十萬臺幣都算高的地方,兩百萬其實已經不少了。
大家之所以心里不平衡,主要是總收入數千萬,結果自己居然可憐巴巴的只拿了零頭,心里不舒服。
但不舒服又怎樣?這就是現實。
陳惠英又安慰了幾人一會,這才讓汪東城、辰亦儒與吳遵離開,留下吳焯。
“這一張專輯的收入差不多就這樣了,你也別太糾結錢少。
等你個人專輯發行以后,你在唱片里的收入便會迎來爆炸性增長。”
其他人離開,陳惠英也不那么嚴肅,遞給吳焯一個計劃書,“關于團體的計劃,我們跟華研商量過,覺得不能只計劃韓國市場,日本這邊也需要考慮。
日本市場向來比韓國廣闊,如果能打開市場,對于我們來說,收益絕對比韓國大。”
吳焯接過計劃書,掃了一眼,問道:“你們的意思是下一張的專輯歌曲還要制作日語版?”
“是的。”陳惠英點點頭,“你不是會日語嗎?日語版的填詞你自己能不能搞定?
不能的話,華研會找日本填詞人來填詞。”
“不用,我可以!”吳焯搖了搖頭。
他拿出的幾首團體歌曲,都有日語版本,直接抄過來就行。
“那你抓緊時間把歌曲的填詞交上來,華研可能要審一下。”
……
從陳惠英辦公室出來,吳焯一邊走一邊思索。
之前的確想當然了,沒考慮到日本市場。
比起韓國,日本市場才是真的龐大。
到現在,年銷量幾百萬的唱片都多不勝數。
要是能在日本有所作為,的確比韓國強不少。
而日語歌對他來說也很簡單,個人歌曲,可以抄一些前世聽過的經典日語歌。
組合歌曲則更簡單,前世的韓國組合的歌曲便多有日語版,直接抄過來就可以。
“你們這是……”
吳焯正在思考,突然發現辰亦儒三人正站在不遠處的樓道上,好像是特意在等他。
“火桌,我們覺得有必要商量一下唱片收入的事情。”
辰亦儒最先開口。
“百萬銷量變七十萬銷量也就算了,成本居然扣除了1300萬人民幣。
那可是六七千萬臺幣。
我們不覺得我們這張唱片的成本花去了這么多。”
“所以……”吳焯看向沒說話的吳遵與汪東城,“你們想我跟你們一起聯合起來找華研?”
“不,現階段我們是沒資格跟華研談條件的。”
吳遵搖了搖頭,“我們的意思是經紀抽成的問題。
可米抽一部分,經紀公司再抽一次,這幾乎是把我們當洋蔥,一層一層的剝。
這完全是不合理的。”
聞言,吳焯點了點頭,這的確不太合理。
以前吳焯以為可米跟天熹是兩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