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焯,其實我一直很好奇,你干嘛不直接到好萊塢發展,我聽說很多電影公司都想邀請你演電影吧!”
眾人都很好奇吳焯怎么不去好萊塢拍戲。
要知道,此時的好萊塢在中國是很多演員心里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
吳焯明明有機會,卻不去演,這實在令人費解。
“沒那么簡單的,你們別看我這么風光,但實際上老外很排外的。”
吳焯搖了搖頭。
別看他在國際上風光的很。
但主要還是在唱片上。
電影方面,《葉問》三千萬的票房也不錯,但這種片子屬于類型片。
好萊塢是不可能專門為此給吳焯打造專屬電影的。
吳焯可不是成龍。
他的粉絲多,但都是沖他的歌曲去的。
在歐美,歌手跟演員其實是分的很開的。
唱片大賣,不一定代表電影就會大賣。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是吳焯是中國人。
他的華人面孔注定了他演的電影如果不是特別驚艷,想拿高票房是不太可能的。
全球范圍內,能讓觀眾心甘情愿走進電影院的中國人,其實就成龍一個。
就連成龍,這幾年在那邊也不吃香了。
吳焯也接到過不少劇本。
但那些公司表面上喊著是給他打造的電影。
實際上,劇本大多爛的要死,其中還不乏《尚氣》這種帶有歧視意義的電影。
其實這些公司也不一定是想寫這種電影。
他們為了賺錢,肯定是怎么賺錢怎么寫,為了賺黑人的錢,他們甚至愿意搞出黑人白雪公主。
如果吳焯能讓他們賺錢,讓他們把吳焯拍成美國總統,可能他們都會干。
但這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潛意識。
他們中很多公司完全不懂中國人討厭什么。
而是以他們的視角去寫。
偏偏,在他們的視角里,華人的一些形象其實在國人這邊看來是帶有歧視性的。
就比如女性審美這塊。
在國內這邊,女人以柔為美。
但在老外那邊,對女性的審美則又是不同。
比如女性的黑眼線妝容,這在國內這邊看來簡直丑到爆。
但老外看來,這就是美的。
審美觀的不太一樣,導致他們拍出來的戲不倫不類的。
有人可能會說那為什么成龍的電影不這樣。
這自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成龍在他的電影里有話語權。
這個話語權來自哪里?
一是他的票房號召力,再一個則是他的電影多數其實都是中外合資。
是的,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成龍的電影其實都是中外合作。
成龍很聰明,他演好萊塢電影的時候,知道好萊塢公司很霸道,于是但凡他出演的電影,他都會拉入國內的資本。
以前他的電影都是嘉禾,嘉禾是站在他這邊的。
后面是英皇,再后面,則是他自己參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