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根本沒人這么干過。
將陸地防空導彈發射車和系統搬到貨船上,然后在船上發射?!
瘋了這是!?
薩姆-6是典型的陸基機動防空系統,采用履帶式底盤。
其作戰單元包含獨立的雷達車(1s91制導雷達)和發射車,需協同部署于地面陣地。
之前從沒有聽說過將這玩意搬到船上發射的戰例。
而且這里頭還牽涉到一個重量與體積問題:單臺發射車重約19.5噸,配備三枚待發導彈,且需額外搭載雷達車。
這種分體式結構難以整合到船舶甲板空間,且缺乏海上穩定發射所需的基座設計。
何況,薩姆-6采用全程半主動雷達制導,需1s91雷達持續照射目標。
艦船移動會導致制導雷達無法穩定跟蹤目標,且系統未設計抗海上雜波干擾能力。
“老班長…這…”
江峰看著宋和平,眼神復雜到了極點,有震驚,有擔憂,但深處也被這孤注一擲的瘋狂點燃了一絲火焰。
“海上部署薩姆-6…這…技術上行得通嗎?船是晃動的!雷達怎么穩定掃描?導彈怎么發射?精度怎么保證?這可不是在陸地上打固定靶!”
“事在人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宋和平的眼神燃燒著近乎偏執的火焰。
“船只是發射平臺!我們不需要它像陸地一樣穩定!而且不是遠海,僅僅距離班加西港口四十海里,那里海域相對平靜,我們只需要抓住加油機與f-15對接的那短短幾分鐘!”
“在相對固定的空域和高度!打出一輪飽和齊射!精度不夠,就用數量彌補!兩套系統,一次性把所有能打出去的導彈,全部打出去!打掉加油機,那些f-15就是斷了腿的鳥,要么返航,要么等著燃油耗盡墜海!”
他轉向防空部隊指揮官和幾個核心的“音樂家”防務技術骨干,語速飛快:“你們現在要解決幾個致命問題:第一,如何在顛簸的貨輪甲板上,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薩姆-6系統關鍵部件的快速吊裝、粗略固定和通電自檢?放棄復雜的水平校準,只求能大致指向加油空域方向!第二,如何在缺乏穩定平臺的情況下,保證‘立方體’雷達短暫開機時能捕捉到目標信號?”
“哪怕掃描范圍窄、精度差!第三,如何保證導彈離架瞬間的初始姿態穩定?用沙袋?焊接臨時鋼架底座?用鋼索加固?哪怕犧牲射程和精度,只要導彈能打出去,能飛向那片天空!”
技術軍官們面面相覷,額頭瞬間布滿冷汗。
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看著宋和平眼中那不容置疑的決絕和擺在眼前的唯一生路,求生的本能壓倒了恐懼。
“老板…”
一個頭發花白、曾服役于蘇聯國土防空軍的俄裔老工程師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猶豫著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