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給分,也會根據詩的內容和你的書法水平。
這里的書法水平,其實要求并不高,寫的整潔好看就行了,畢竟閱卷老師也不是專業的書法家。
這樣的要求,對于周碩這樣練過書法學生來說,是有很大優勢的,只要詩的內容還算過得去,看在這一手漂亮的字的份上,老師都會給高分。
這也是這一題閱卷時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規則,畢竟你不能指望一個高中生有多出眾的創作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題其實是為了發掘一些在詩詞方面有天賦的人而存在的。
比如像周碩這樣的天才。
只有周碩這樣腦海中存著前世清代到近現代無數大文豪的作品的學生,以及從小培養的特殊學生,才能在這一題上拿到滿分。
但這樣的人才畢竟是很少的,因此,這一題也不會使考生之間的分數差距過大。
閱讀理解和默寫題,對于周碩來說其實沒有什么難度,被穿越之前的他靠著天賦都能拿到滿分,更別提穿越之后有了過目不忘的金手指的他了。
不到半個小時,周碩就把前面的題都做完了。
周碩有個很好的習慣,每次考語文時,試卷一發下來,他就先看后面的作文題。
這樣,他在做閱讀題時,就可以分出一部分潛意識來思考后面的作文題,幫助自己更快的構思文章。
這次期末考的創作題,主題是“平凡與偉大”。
正常來說,這種創作題一般都是寫現代詩,因為古詩詞要求很高,要押韻,還要有好的立意,高超的遣詞造句……
別說現代人,就是古代人,也很少有人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寫出一首好的古詩詞。
除非你是天才。
而且古詩詞很難拿高分,就算你字寫的再好看,如果詩詞的內容是依托答辯,那么閱卷老師也只會給你一半的分數。
而現代詩就簡單得多,也不一定非要押韻,讀著感覺不錯就行。
現代詩的分也好拿,立意好一點,字漂亮一點,讀著朗朗上口一點,老師就會給你高分。
所以在高考的時候,大多數考生都會選擇寫現代詩,只有極少部分的大牛,才會選擇寫古詩。
以前周碩也是一樣,每次都寫一些狗屁不通的現代詩湊數,好在他語感不錯,文筆也好,因此創作題也是能拿到高分的。
有時候甚至還能寫出幾首非常驚艷的現代詩。
不過現在,周碩既然打算塑造天才的形象,當然要寫古詩了。
只有在高中時期,就經常創作出一些天才的文章、詩詞,大家才會認可你天才的身份。
否則突然憑空冒出來一個天才,大家只會質疑你的身份。
周碩看到題目的第一眼,腦海里就浮現出了一首詩。
《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這首詩是清代詩人袁枚的作品,帶著他強烈的個人風格。
袁枚從小就有著天才之名,《所見·牧童騎黃牛》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就是他小時候寫的。
長大以后,學識淵博的袁枚提出了“性靈說”,認為詩文審美創作應該抒發性靈,要有自己的個性,表現生活遭際中的真情實感。
袁枚是個很有趣的人,經常寫一些被那個時代認為離經叛道、不務正業的書。
比如《隨園食單》《子不語》,都是他的作品。
《苔》這首詩通過描寫青苔的生長環境,贊頌了苔花頑強的生命力和自強不息、蓬勃生長的精神。
同時,又將苔花和牡丹對比,突出牡丹之高貴、苔花之渺小,進而告訴人們平凡的事物也有自己的光彩。
角度新奇,語言淺顯,立意高絕,卻又帶著強烈的個人風格,顯得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