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是網文界里難得的佳作。
即便放在眾多出版的文學作品里,它的水平也是上等的。
正如江南,寫書這么多年,有人罵他懦弱、有人說他淺薄、還有人說他江郎才盡,但從沒有人噴他的文筆。
今何在的《悟空傳》也是如此,在藍星2000年發表至今,已然經過了二十多年時間的考驗。
這本書的思想、文筆,對名著的重構與解讀,仍舊是超過了大多數的作品。
至少比某位“借鑒”外國作品還天天自我炒作的三流言情作家寫的東西,要有靈魂得多。
今何在寫《悟空傳》時,不過23歲。
一個大學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他的腦子里有著足夠天馬行空的想法,有著足夠的認知和沉淀。
于是這一篇許多人心中驚艷了自己青少年時光的神作,就這樣誕生了。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這一段話,單放出來,只是有些熱血。
甚至許多人,還會覺得這段話非常中二、尷尬。
但和這本書的主題結合起來,和每個人的掙扎苦難,抗爭結合起來。
它就是書中人物真實寫照,是他們憤怒的吶喊,不甘的回響。
那是發自靈魂的振聾發聵的聲音。
《悟空傳》全文加起來,也就十三萬字。
和那些動輒百萬字,甚至上千萬字的比起來,實在太短太短。
周碩花了兩三天時間,把它寫了出來,然后做了一些精修。
然后全文發在了圍脖上面,在周碩作品發布的時候,圍脖那邊已經把一百三十多萬的稿費打到了明誠工作室的賬戶里。
……
經過三天的預熱,讀者們的好奇心和期待感,早就被調動了起來。
當大家看到《悟空傳》這個名字的時候,都有些遲疑。
《西游記》原著,能夠真正看完的人并不多。
但你要說它的故事,里面的人物、情節,對它的見解,只要是龍國人,都能給你講上個把小時。
有的人甚至還能給你寫個小作文、小論文啥的。
孫悟空這個名字,隨著《西游記》電視劇的播出,可謂是是家喻戶曉。
讀者們很快,就從書名,聯想到了齊天大圣孫悟空這個人物。
“原來周碩小時候和我們一樣,也看《西游記》,也崇拜齊天大圣。等他長大了,就打算寫一寫大圣的番外,講一講自己眼中的孫悟空。”
讀者們這樣想著,繼續讀了下去。
讀著讀著,他們忽然感覺到這個孫悟空,和他們印象里,和電視里放的,不太一樣。
一些看過原著的讀者,覺得這里寫的,和原著里也不太一樣,又好像一樣。
有的人甚至在想:“原著里吳承恩一筆帶過的故事,也許就是這樣?”
“也許本來就是這樣?”
“也許這就是真正藏在文字間,淹沒在塵埃里的故事?”
他們想著,看著。
看著悟空懵懵懂懂忘記了過去。
看著天蓬和月神八十萬年的愛情。
看著小龍女懵懵懂懂來到這渾濁的塵世之中。
看著玄奘辯經、思考、遠行。
看著紫霞和孫悟空相遇,紫霞纏著他講花果山的故事,用云霞給他織好新的戰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