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明月2009年在博客連載完《明朝那些事兒》之后,出版時多有精修,全文147萬余字。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分為七部,分別是:洪武大帝、萬國來朝、妖孽宮廷、粉飾太平、帝國飄搖、日暮西山、大結局。
由于平行世界的歷史軌跡發生偏移,這本書的最后兩個部分,需要進行一定的修改。
首先是歷史的轉折點——即天啟皇帝落水之后,并未駕崩,自然后來也就沒有崇禎皇帝什么事情。
因為小冰河時期沒有來臨,再加上天啟皇帝政治手腕遠超崇禎。
因此,平行世界的大明雖然依舊有著東林黨與宦官的內內憂,也有著建州女真崛起的外患,但大明朝的氣數,還是被生生延長了一百多年。
在這一百多年里,又多了三任皇帝。
黃宗羲、李贄、王夫之等人離經叛道的思想被傳承下來,相互融合,幾經變易之后,最終催生出了思想啟蒙運動。
周碩需要修改的,就是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自天啟落水之后,到王朝末年,思想啟蒙的這一段歷史。
第六部名字可以不變,還是日暮西山,第七部在周碩的設想中,應當更名為“或躍在淵”,取的是《周易》中乾卦的第四爻,象征變革尚在孕育,等待時機的境況。
也就是說,在第七部里,周碩將會把更多的筆墨放在這件千年未有的變革發端之上。
為此,他需要很多平行世界的史書相互考證。
這對周碩來說,其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前世的周碩,不過是個三流網文作家。
來到平行世界之后,周碩獲得了過目不忘的金手指,在高中時就讀了許多前世沒有讀過的書。
到了大學之后,在老師的指導下,他更是讀了許多書,又經常向老師請教,腦子里早已多了很多前世不曾有過的積淀與思考。
要知道,劉清瀾教授作為學貫古今的大師,他的水平可不是蓋的,周碩在文學是天賦本就不錯,被名師點撥之后。更是脫胎換骨,早已今非昔比。
周碩很早就有自己創作想法,他并不甘心只當個搬運工——把藍星其他人的作品搬到平行世界里來。
這是每一個擁有創作欲望的作家都會有的想法。
只不過因為他的名聲實在太大,之前那些作品的高度實在太高,他還沒有信心創作出同等質量的作品而已。
這次改寫《明朝那些事兒》的結局部分,對周碩來說,就是一個新的契機。
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次嘗試,更是他獨立創作的真正發端。
不過,這個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能夠立馬成功的。
因此周碩并不著急,只是按部就班的碼字,讀許多明朝的史書,思考,跟劉教授,以及一些業內的大小牛們交流,僅此而已。
因為這本書是連載的,他完全可以隔一段更新一部分,在復現前半部分內容的同時,思考、構架結尾部分的內容。
但突如其來的學術派系斗爭,打亂了他的計劃。
對面來勢洶洶,網上爭論不休,周碩也不由得有了些緊迫感。
于是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廢寢忘食的寫了一個星期,把第一部“洪武大帝”的內容,全部寫了出來,甚至還修改了幾遍。
他需要用飽滿的內容,去堵住網上的討論狠狠地打某些人的臉。
這一個星期里,周碩確實稱得上是廢寢忘食,除了吃飯睡覺,他幾乎整天都坐在電腦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