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歷史學界的泰斗級人物,社科院明史研究所的資深教授,在學術年會上公開評價道:
“周碩同學的這部《萬歷十五年》,可謂近年來明史研究領域最具啟發性的作品之一。它跳出了傳統敘事的老路,為我們理解晚明社會提供了一把關鍵的‘鑰匙’。雖然書中某些具體結論或許還可商榷,但其提出的‘大歷史觀’和研究視角,無疑具有開創性意義。”
另一位知名大學歷史系主任則在專欄文章中寫道:“這本書最可貴之處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橋梁,連接了嚴謹的學術思考與公眾的歷史認知。它證明了深刻的學術著作同樣可以擁有廣泛的可讀性和影響力。周碩先生不僅是個講述者,更是一位思考者。”
當然,學術圈內也存在一些批評的聲音。有保守派學者撰文指出,書中為了論證宏觀觀點,對部分史料的選取和解讀“顯得過于大膽和片面”,認為其“敘事性有時壓倒了實證性”。
然而,即便是這些批評文章,也首先承認了該書帶來的巨大沖擊和討論價值。
——能引發如此規模的爭論本身,本身就證明了這部作品不容忽視的分量。
……
學術界的討論和關注,從一開始就在周碩的預料當中,因此他將作品拿出去之后,就沒有在過多的關注。
他要趁著這段時間,把他的論文也寫出來。
周碩在京大,本科自學兩年,修夠了學分,拿到了學位。
本科畢業到現在,又是一個兩年,他再次修滿了學分。
這一次,周碩不打算再繼續讀了,他打算一次性同時申請碩士和博士學位。
我一個高考就能寫出《滕王閣序》的少年,本碩博連讀四年,就拿到了學位,這很合理吧?
簡直太他媽合理了!
周碩為此,特意拿出了考據學的重磅研究成果——《古文尚書疏證》。
《古文尚書疏證》是清朝考據學派先驅閻若璩的作品,以極其嚴謹的考據方法,多角度、多層次的論證了東晉本《古文尚書》及孔國安為其所作的《傳》,是后人偽作,對后世的學術風氣和研究方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藍星的清代,《古文尚書疏證》是考據學派的奠基之作;到了平行世界,則完全可以視為是考據學派的大成之作。
而考據學,則可以視為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文獻學”最核心的研究方法論,乃是文獻學的靈魂,
因此,《古文尚書疏證》這部學術著作,當然也是符合周碩的專業的。
周碩將這部考據學的著作拿出來,對當今學術界的影響絕對是核彈級的。
想象一下,自東晉至今,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里,有多少儒生、學者,讀過《古文尚書》?
然而,這流傳一千六百多年的儒家經典,其中居然有接近一半的篇目,是別人偽造的!
可想而知,當這個結果擺在學術界里,會引發怎樣的地震!
別說用它來申請博士學位,憑借這部著作,周碩直接就可以成為一代學術泰斗,超越張子良這個老東西的地位!
當今考據學派所有的學者,都要以周碩為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