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書疏證》全文大約40萬字。
因為版本不同,字數也不盡相同。
原作者閻若璩其實并沒定稿,通行版的《古文尚書疏證》不過只有八卷。
后來閻若璩的孫子閻學林搜集祖父的遺稿,刊印了補足本,共有十二卷。
但是閻學林有點菜了,他補足的四卷和祖父的原本差距太大,因此,在后世,最權威、最通行的,還是八卷版《古文尚書疏證》。
周碩選擇的是由中華書局點校的版本,全文共38萬字。
除去自序和附錄中不該有的內容,至少也有37萬字。
周碩大約花了半個月,才把他寫了出來,交給了自己的導師劉清瀾教授。
劉清瀾花了足足兩天才看完了這本著作。
看完之后,劉清瀾不由得長長吐出一口氣:“學術界將要地震了……”
劉清瀾并沒有在第一時間把這本專著交給文學院院長陳觀堂,而是拿給了師兄王立元看。
王立元看完這本專著,不由得淚流滿面:“祖師爺保佑!我們這一派,終于又要在師弟手上大興了!”
這可不是這可不是王立元在夸大其詞。
而是必然。
周碩的《人間詞話》本就屬于文學批評理論的前沿成果,單靠這一部著作,就可以衍生出無數專業論文。
更別提這一本《古文尚書疏證》,如此鴻篇巨著,更是不知道要從中衍生出多少篇高質量的考據論文,養活多少博士碩士了!
而要從這兩部專著中尋找新的課題,讓誰來指導能超過周碩這個原作者?
……
劉清瀾把周碩的新“論文”送到院長辦公室的時候,陳觀堂正在喝茶。
見劉清瀾來了,陳觀堂不由得笑了一聲:“劉教授來了?真是稀客呀!不知道什么風把你吹來了!”
“當然是我學生的風。”劉清瀾一笑,“諾,周碩又寫了一本專著,想用它同時直接申請碩士和博士學位。”
“嗯?周碩又有新成果?”陳觀堂一聽是周碩的專著,馬上來了精神,但聽到周碩想同時申請碩士和博士學位,還是有點遲疑,“直接拿兩個學位?這可不太好辦吶!”
上次周碩用不符合論文規范的專著申請學士學位,都有人從中阻撓,這次憑借一本著作就申請兩個學位,阻力只會更大。
“其實他還年輕,,不要那么著急的……”
陳觀堂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劉清瀾打斷了:“我建議你還是先看看這本專著再說。”
劉清瀾將打印好的《古文尚書疏證》放在桌子上,陳觀堂拿起來一看,一眼就看到了封面上的“古文尚書疏證”幾個大字。
“疏證?考據學派的東西?”陳觀堂一驚,“周碩這次都的步子,跨得可真夠大的!”
疏就是解釋,證就是證明,所謂疏證,就是一種通過廣泛搜集證據來對古籍文本進行闡釋、考辨和證明的研究方法。
這是考據學的專有名詞,陳觀堂作為文學院院長,當然不可能不知道。
陳觀堂翻開書,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古文。
“……”
這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期間陳觀堂甚至拿出了書架上的一些書,查閱起來。
當他看完這部38萬字的文言學術專著之后,已經完全說不出來話來。
……
(差三千字,明天盡量給大家補,明天事情挺多的。or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