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王朝的很多官員,都認為李瓊領軍平叛,是非常冒險的舉動。
原因很簡單,他可是代表著皇帝李錚最后的底牌。
皇家能夠穩住江山,除了大內的輔助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兵部大元帥李鎮。
李瓊可是李鎮的兒子,更是統領大乾兵部的大將軍。
一旦李瓊平叛失敗!
大乾王朝不僅將失去長江以南,甚至會影響到大乾王朝的統治。
這一次的平叛,算是皇家做出最有力的反擊。
與應對外敵不同!
這是皇權的斗爭,絕對不能有任何妥協。
內閣首輔,國師馮國宣極力主張李瓊親自領軍平叛。
寧國公的兒子洪言傳,主掌河北駐軍,麾下十五萬大軍。
另外魯國公一派的大將軍湯友望,主掌兩廣駐軍,麾下二十萬大軍。
三方匯兵,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才能一舉平叛。
此時,
如果大乾王朝還無法將力量擰成一股繩,將面臨分裂。
當然,
對于皇家來說,這也是一種平衡。
寧國公,魯國公,國師馮國宣三大派別之間的一種勢力平衡。
馮國宣的主張,很快得到了皇帝李錚的贊同。
因為大乾王朝的各路叛軍,已經動搖了皇權的根基。
這與外敵入侵的情況,完全不同。
西洋聯軍就算攻打大乾王朝,但只要賠錢,他還是能維持皇權的統治。
可一旦被內部叛軍打進京城,那可就推翻了皇權的統治。
他輸不起!
這也是為何他要打出自己的底牌,必須要孤注一擲。
所以,
李錚聽從了國師馮國宣的建議,力排眾議,下旨讓李瓊為兵部大將軍,主掌晉北,漢中,河南,川西等地軍務。
另外,
李錚又下旨讓洪言傳,調兵南下,阻擋西北軍的寧王李牧。
湯友望的二十萬大軍,從兩廣地區北上,進攻漢中的漢王李賁。
三方合圍,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剿滅叛軍。
同時,
李錚在調集三路大軍時,下密旨催促陳杰從山東出兵。
出兵的條件,就是將蘇南劃入到西門堂麾下。
另外,
為了這次剿滅叛軍,皇帝李錚頒布了朝廷封賞。
生擒叛軍寧王李牧和漢王李賁者,官封一品,賞銀圓百萬。
陳杰聽到朝廷給出的封賞,忍不住感嘆出聲。
看來皇帝李錚是真的急了!
不過這些封賞,與陳杰無關。
他對什么官封一品,壓根就沒興趣。
一百萬銀圓,給他塞牙縫都不夠。
他從西洋聯軍的手中不僅拿下了西洋第一艦隊,同時奪得了九千萬銀圓。
更何況,
他現在可是山東總督,并且很快就要將蘇南拿下。
就朝廷這么點賞賜,他怎么可能瞧得上眼?
說簡單一點,連這次出兵的成本都不夠。
當然,
如果李瓊,洪言傳,湯友望這三方勢力,精誠合作。
那么,
想要剿滅寧王李牧和漢王李賁還是很有希望的。
如果關東軍不發動進攻的話,至少可以讓大乾王朝繼續茍延殘喘幾年。
但是,
陳杰比任何人都清楚,想要讓這三方勢力合作,想都別想。
他們每一方都代表著身后的勢力,都有各自的利益需求。
不互相拆臺就已經很不錯了,怎么可能真正的合作剿滅寧王李牧?
眼看著局勢已經開始失控。
陳杰知道是時候出兵了,想要從大乾王朝的手中,名正言順的拿下蘇南,自然要付出一點代價。
繼續拖延下去,沒啥意義。
所以,
陳杰從山東調集了一萬精銳,出發前往漢中鄂州。
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