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軍隊進行改革的,是駐扎在大乾東北的關東軍,戰斗力極其強悍。
而駐扎在灣島的東洋軍隊,還是采用東洋幕府時代的軍制。
武士,步兵,足輕!
這是東洋軍隊兵員的等級制度。
其中‘足輕’是東洋軍隊中最底層的兵種,相當于雜役。
而臺北城剛招募的本土炮灰,就是足輕,是低等兵。
他們甚至沒有接受過任何槍械的訓練,臨時招募過來,從事搬運物資的工作。
一旦發起沖鋒的話,這些‘足輕’就充當炮灰,組成最簡單的步兵,帶頭沖鋒。
而且沖鋒時,這些足輕還需要自己裝配護甲,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死活。
如此一來,‘足輕’是最怕死的。
他們是被臨時招募過來的壯丁,家里還有親人,誰會愿意充當炮灰?
在戰場上,‘足輕’只能吶喊助威,吸引敵軍的火力。
真正的作戰主力,不是足輕。
步兵是東洋軍隊戰國時代出現的專業兵種,算是最職業的士兵。
一般情況下,步兵都是從‘足輕’中挑選出來的精銳。
他們身體壯碩,武功高強,并獲得了東洋軍部的各種武器,并配備了盔甲。
由于數量眾多,是組成東洋軍隊的核心。
一旦表現的出色,‘步兵’很有機會晉升為‘武士’!
在東洋軍部,‘武士’是最尊貴的兵種,是軍官的主要構成。
他們在冷兵器時代,算是軍部最高端的戰力。
東洋各個武學世家,讓門人弟子進入軍部歷練的話,都是以‘武士’的身份進入。
他們身份高貴,個人武力極強,因此很容易被選進東洋黑龍會。
一般來說,東洋軍部的各級軍官,包括將軍等等,都是‘武士’出身。
如果沒有‘武士’的身份,在軍隊中很難擔任要職。
東洋軍隊在臺北城集合軍隊越十五萬人。
其中8萬人是炮灰,剛招募的本土偽軍,幾乎不存在什么戰斗力。
而東洋軍隊的7萬人馬,其中武士五千人左右,步兵三萬多人,其余全部都是‘足輕’。
原因很簡單,
東洋軍隊當初征戰灣島時,與荷蘭人大戰一場,兵力并不多。
后來占領了灣島之后,櫻井長次郎開始擴軍,這才使得兵力增加到了十萬。
這也就導致灣島的東洋駐軍,戰斗力比起東洋關東軍差一大截。
其中還因為上次調兵從大乾王朝的閩南登陸,進入到了大乾腹地,使得灣島駐軍根據沒有多強的戰斗力。
不過,
櫻井長次郎看到自己麾下的軍隊,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聚集到十五萬,內心還是非常滿意的。
現在西門堂已經圍困了臺北城,甚至包括整個灣島北部區域。
整個灣島地區,東洋損失慘重。
因此,
櫻井長次郎不能繼續等下去了,他立即率領大軍,從臺北城的北門殺了出來。
這一戰,就算是死,也要與西門堂拼一個魚死網破。
櫻井長次郎率領十五萬大軍,包括他麾下的眾多將領,一路殺出北門。
當看到西門堂在北門一公里之外建造的防御工事后,才停下列陣,準備雙方進行最后的大決戰。
不過接下來,
櫻井長次郎和麾下的眾將領,看到西門堂布置的防御陣地后,忍不住哄堂大笑。
雖然東洋駐軍的很多指揮官,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大戰。
但是,
他們看到西門堂布置的防御陣地后,覺得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不堪一擊。
這一刻,
很多東洋軍隊指揮官,開始嘲笑山本弘一和渡邊久保孝。
強大的東洋軍隊,竟然輸給一支這樣松散的軍隊,簡直太丟東洋帝國的臉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