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何皇家講究‘平衡’,卻很少去剿滅世家的原因。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旦世家的勢力,壯大到快要失控的時候,皇權可以從中間調節平衡。
不管是一個組織,還是一個國家。
想要保持組織架構的穩定,就必須要保證數個勢力之間的平衡,絕對不能任由一家實力壯大。
最完美的架構,其實就是平衡。
皇權也好,或者說規則制度也好,本質上,就是一種平衡的藝術。
歷朝歷代,古往今來,其實平衡之道,才是最完美的穩定之道。
強權只能一時,但是卻無法保證一直強權。
只要打破了平衡,就將出現強權人物。
其實,
大乾王朝的平衡,就是因為西門堂的強勢崛起,加上東洋人和西洋聯軍的入侵,才被打破。
西門堂成為了強權團體,陳杰更是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
對于大乾王朝來說,這絕對不是什么值得慶祝的事情。
所以,
大乾皇帝李錚對陳杰一直忌憚,是有原因的。
整個大乾王朝的架構中,突然間冒出了一個巨無霸的團體,又無法掌控,無法削弱。
那么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扶持另外一個強大無比的勢力,來進行牽制。
為何關麒麟的大軍,能夠在離開金陵后迅速壯大,擴軍到五十萬。
這一切,
都是因為皇室扶持關麒麟的大軍,牽制西門堂的無限膨脹。
平衡之道很玄妙。
玩不好的話,很容易失控。
以西門堂目前的處境來說,入駐京城沒有問題。
但是想要穩住大乾的局勢,想要抗衡其他幾位王爺之間的勢力,就需要扶持一個勢力來牽制幾位王爺和世家。
六王爺李烈,是一個必須要拉攏的人。
他本身就是皇帝李錚陣營的人,陳杰想要穩住大乾的局勢,就需要扶持他麾下的勢力壯大起來,成為西門堂的輔助。
所以,
李凌月和十三姨兩人,都希望陳杰能夠娶了六王爺的女兒李蕓。
如此一來,利益和婚姻綁定,能讓六王爺麾下的勢力有西門堂為靠山,在朝堂上站穩腳跟,形成最大的集團勢力。
想明白其中的關鍵之處后,陳杰才明白十三姨和凌月公主兩人,對于這場聯姻的良苦用心。
于是,
他很干脆的點了點頭道:
“行吧,我明天去找一下六王爺,見一見李蕓,看能否將這件事徹底辦了!”
——
五天之后。
皇太孫李恒,在紫宸殿正式繼位,改元正武。
從明年開始,就將為正武元年。
接下來是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任命。
雖然陳杰對官職毫不在意,甚至不想站在前面。
不過,
想要穩住大乾的局勢,就必須要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
更何況,
他現在的身份是‘乾王’,整個大乾王朝,他幾乎可以說是只手遮天。
皇太孫才八歲,能懂啥?
他手中有圣旨,有大內‘令箭’,整個大乾王朝內部,已經沒有人能約束他。
但朝堂之上,有朝堂的規矩。
想要統領文武百官,就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身份。
根據擬定的旨意,任命陳杰為東閣大學士,內閣首輔,位列國公,并加太子太保。
徐士昌任命為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兼任河北總督,內閣次輔。
國師馮國宣為左都御史,位列三公,東閣大學士。
接下來是都察院,六部的各級官員等等,包括內閣的成員。
皇太孫繼位后,很多年輕的官員得到重用。
當然,
擬定的絕大多數官職,都是經過曾宣懷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