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占領城墻,并非簡單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沖鋒。
因此,攻城被稱之為最難啃的骨頭。
不僅需要遠超守城的兵力,更需要消耗大量的武器彈藥。
一般情況下,
攻城最常采用的是圍城,消耗對方的士氣和糧食等等。
只要圍城三個月,城內的敵軍戰斗力直線下降。
這個時候再進行攻城,事半功倍,很容易就將城池攻破。
但是,
西門堂的戰術打法,卻完全顛覆了這種進攻方式。
遠距離轟炸,人馬根本就不靠近城墻。
隔著護城河一陣狂轟濫炸,采用火炮和坦克的主炮,猛烈進攻,硬生生的炸開缺口。
也就是,
這種強攻戰術,使得護城河失去了用處。
嘶——!
坂田武夫和岸邊文寬兩人心里驚駭無比。
攻城之戰竟然這樣打?
西門堂的野戰炮和坦克主炮,怎么威力如此恐怖?
自從西門堂在大沽口要塞取得大捷之后,就一直以火炮作為進攻的主力。
不管是進攻還是守城,都是率先以火炮形成火力壓制。
事實上,
西門堂在寧波府和松江府的兩次大戰中取勝,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迫擊炮。
根據西門堂在山東的軍事學院課程,‘火炮先行’成為了最基礎的戰術打法。
西門堂的火炮使用,是戰術制定的首要原則。
就算大乾兵部新軍,也開始沿用了這個戰術特點。
采用這種遠攻的火炮攻城戰術,其實最先使用的是歐洲。
這也就造成了歐洲一直都追求大口徑的重型火炮。
從88口徑,到150口徑,然后到240口徑,一直到330口徑——!
如此一來,歐洲追求火力的威力,忽略了火炮的機動性。
所以迫擊炮和野戰炮的發展,滯后了不少時間。
事實上,
攻城最強的并非重型火炮,而是超強機動性的火力覆蓋。
像威遠大炮這種大口徑的重型火炮,雖然火力輸出非常猛,適合守城。
但是太笨重了,無法進行運輸。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調整火炮的距離和方向都非常困難,盲區非常大。
這也就導致重型火炮更適用于艦船,而用來守城的話,也只能防御一片區域,作用有限。
如果對方根據重型火炮的特點,進入盲區的話。
那么任何守城的重型火炮都沒有用武之地。
機動性強的輕型火炮,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野戰炮,迫擊炮等等,不管是攻城,還是防守,都能形成超強的飽和式進攻。
與火神炮和重機槍進行配合的話,幾乎沒有任何盲區。
射程遠,殺傷力猛,能阻擊攻城,更能直接摧毀城墻和城門。
尤其是配備了重裝旅的坦克,根本就不需要靠近城墻,一陣遠距離輸出,就能輕松攻克城門。
陳杰對熱武器的現代化戰爭戰術運用,自然非常熟悉。
他為了更多了解各種火炮戰術的特點,將二戰時期的各種戰爭翻了個遍。
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都需要掌控戰場的主動權。
西門堂籌建的時候,定下的目標就是以迫擊炮等輕型火炮為核心,但由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重型火炮的生產和運用。
他花重金打造重裝旅,目的就是用來進攻!
坦克的主炮采用的可是威力巨大的125口徑滑膛炮,能夠360度旋轉。
一旦坦克停留在原地,短時間內可以進行任何方向的射擊。
鐵甲巨獸——這坦克軍團的俗稱。
在攻城的時候,坦克超過十厘米厚的鋼板護甲,能輕松抵擋普通火炮的襲擊。
這一次從金陵出發,征討九江府和奪取漢中地區。
陳杰想要在攻城戰中,試驗一下坦克的實戰運用,為不久之后奪取東北做準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