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李世民必須得盡快回去。
諸葛孔明也明白李世民的處境,因此他才會這么說。
但分而治之,除了見效慢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隱患。
那就是不確定性太強。
“外族雖然都是蠻夷,但蠻夷也會出人杰。”
“一旦蠻夷之中有人杰出世,認出我們的計劃,必然會開始破局。”
“屆時,一旦蠻夷之人杰統合了各大部落,我們的計劃幾乎就要宣告失敗了。”
“因此,分而治之只適合暫時用之,不可長久使用,更不可依賴使用。”
“否則,蠻夷各部總有一天會團結起來聯合對付華夏,哪怕之間有仇視,依然無法阻止他們聯合抗華。”
“所以,這個計劃,只能治標,卻不能治本。”
“我們要做的,是永遠根除五胡禍患,而不是安逸幾十年近百年而已。”
諸葛孔明說罷,揮了揮自己的羽扇。
此時的李世民看著諸葛孔明的眼神之中,欣賞與驚奇之色又濃了幾分。
他著實沒想到,這諸葛孔明除了想到分化離間外族的計劃之外,甚至連弊端都想到了。
這種智慧,擔得起千古一相的名號了。
事實上,在李世民分化那些外族的時候,就已經與諸位大臣探討過這個問題,當時他便想到了弊端,和諸葛孔明的見解一樣。
這不得不說,當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而在那之后,李世民也在漫長的思考過程中想到了一個幾乎完美的替代方案。
只不過還沒來得及試行就被互換到了大漢歷史位面。
眼下他倒是想要看看,這諸葛孔明,會不會繼續和他英雄所見略同。
只見此時的諸葛孔明緩緩揮了揮自己的羽扇。
他的目光從劉備身上掃過,落在李世民的身上。
“前兩種方案,都有可取之處,但終究有缺憾。”
“亮這里還有一種方案,能使五胡問題徹底解決。”
聽到諸葛孔明果真有辦法,不管是李世民還是劉備,亦或者在觀看天幕的無數萬朝帝王,此時全都瞪大了雙眼,聚精會神起來。
他們都想聽聽,這號稱是千古一相的臥龍先生諸葛孔明到底有什么妙手。
居然能夠讓五胡問題徹底得到解決?
感受著兩位帝王的目光,諸葛孔明沉吟片刻,淡然開口。
“那些外族既然覬覦我們華夏,時常對我華夏虎視眈眈。”
“既然如此,我們華夏不應該被動等待,而應該是主動進攻。”
“從各個方面、從統治手段、從貿易往來、從詩詞繪畫等各個方面,主動對外族進行滲透與灌注!”
“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漢家文化,主動輸出出去,讓這些五胡蠻夷或是被迫,或是自愿的接受華夏文化。”
“這便是亮的第三計,同化五胡!”
“文化,乃是一柄看不見的刀兵。”
“它能使人在潛移默化中,被他人浸染,成為他人的影子。”
“諸位聽過孟母三遷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