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聽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話語。”
“一個人會被環境或多或少的影響,而環境又由無數的人構建出來。”
“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造就,不可分割。”
“我們華夏漢家子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漢家思想下,生活在儒家思想下。”
“仁義禮智信之觀念,深入人心,哪怕是最貧苦的百姓,都知道廉恥與道義。”
“這便是長期以來華夏文化熏陶下的成果。”
“同樣,我們可以將這些文化,這些道德與廉恥輸送到蠻夷胡人的國家里,讓他們的環境中,充斥著鋪天蓋地的漢家文化。”
“我們以漢家的文化去教化四夷,讓他們世世代代,也逐漸熟悉漢家文化,對漢家文化產生認同,產生依賴。”
“而我們華夏文化源遠流長,歷史厚度完全不是這些蠻夷能夠相比。”
“在我們成體系的文化滲透與厚重文化的重壓下,他們這些蠻夷那點草原文化,根本無法與華夏文化抗衡。”
“他們無法承載我們的文化,他們本土的文化,會被我們的文化取代,成為華夏文化的一部分。”
“而長久以往,這些蠻夷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
“他們一出生,聽到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學到的都是漢家語言,腦中想的,都是漢家的思想。”
“如此一來,他們除了還有胡人的血脈之外,已經與原本的胡人沒有了任何關系。”
“我們再時不時的銷毀他們一些歷史典籍,為他們重塑一份歷史,教化他們,讓他們逐漸相信,自己自古就是華夏子民的一部分。”
“這樣一來,不出三代,他們便全都會是‘數典忘祖’的胡人,雖然有胡人血脈,卻忘了自己的祖先是胡人,一心只想歸順華夏,從心里認為,自己是華夏的一份子。”
“畢竟都是說的漢家語言,都是行的漢家禮,做的漢家事,怎么不算是一家人?”
“到那時,五胡就事實上被消滅,而且是最徹底的消滅。”
“五胡將會徹底消失在歷史中,連文字與文化,都會徹底消失。”
“加上我們大漢強盛的國力,這些沒了根的胡人,就會攀附我們,主動成為我們的一員。”
“相信我們強大的軍力,也會讓這些胡人心生自豪,認為自己是華夏的一份子而自豪。”
“這樣,便可以從根源上,徹底解決蠻夷問題,而且幾乎不費一兵一卒!”
諸葛孔明話音落下,李世民與劉備不約而同的相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驚。
李世民眼神里滿是驚訝,忍不住深深的看著諸葛孔明幾眼。
真是不簡單啊……
李世民心中感慨道。
這諸葛孔明最后一項計策,他李世民不是沒有見過。
事實上,在此后的一千年里,他見多了文化入侵、民族融合的例子。
而他自己最后跟臣子們商議的解決辦法,其中也含有著文化入侵、同化外族的計策。
他李世民不是第一次見這種計策。
但他震驚的是,這在他大唐時代都算得上是驚為天人的想法,居然在一千多年前的諸葛孔明口中說了出來。
這如何不讓李世民感到震驚。
要知道,他們兩人的時代可是差了一千多年啊。
三國時代可還沒有多少外族的入侵,而后世到了大唐時,外族入侵已經是一大威脅。
因此后世才有了一系列針對外族的毒計。
但諸葛孔明愣是能夠在三國時代,就想到了文化入侵文化同化這一招,這不得不讓李世民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