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成就宏圖霸業也是踩在云端之上,毫無任何安全感可言。
到目前為止!
遼代有一個異常著名之人,并非遼朝的皇帝,而是輔佐了多個皇帝的太后。
蕭太后。
此人是堪比武則天堪比呂雉等人,但卻要比武則天和呂雉還要再強悍些許的女人。
正是在他的帶領之下,肅清吏治開疆拓土,讓遼代成為整個北方蠻夷當中的老大,而且其疆域大到無可匹敵,就算是統一中原的趙匡胤也有點比不上。
兩次北伐之戰,蕭太后都將趙光義給攔下了,趙光義全然都敗在了這個女人的手下。
高粱河之戰便是蕭太后掌握大權,雖然那個時候已經有遼朝的皇帝遼景宗,但是背后掌權之人卻是蕭太后。
遼景宗體弱多病都是蕭太后主掌大權,開始對兵對策,就是這一個女人,讓兩次北伐的宋太宗趙光義喪失了所有的雄心壯志。
這一次崇禎皇帝朱由檢北伐可以說是高粱河之戰的提前版,然而在這個時候整個遼朝所有掌權者也是蕭太后。
朱由儉對決的人便是蕭太后此人。
遼朝……
遼景宗體弱多病,每日纏綿于病榻之上,朝中正是一籌莫展,此時的蕭燕燕已經從皇后變成了蕭太后,開始露面整理政務,帶領著遼朝吸收華夏中原文化勵志改革,效仿整個中原的行政之策為己所用。
囤積糧草,開疆拓土,整合部隊,達成了前所未有之勢力,整個朝堂上下為蕭太后所舉,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統一局面。
“太后,最近宋朝發生了一件大事!”
底下探子來報。
“速速講來!”
蕭太后雷厲風行。
“宋朝如今皇帝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死了,至于是怎么死的各有傳言,但是多方匯報的結果就是趙匡胤殺死了他的弟弟!”
“想必此時宋朝應該是內亂無比,臣覺得這是對我們遼朝有利,咱們契丹一族也應該逐鹿中原把宋朝給滅了!”
所講的事情倒也屬實。
確實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所代表的趙匡胤把趙光義給殺了,這倒是消息無誤。
但是內亂一事蕭太后覺得有些唐突。
“趙匡胤也是兵馬上的強者,燕云十六州如今還在我們手上,此地段人不可失,至于他殺了弟弟,屬于他們的內政,至于其中緣由如何,我們尚未得知,但貿然南下不是一件正確的舉措!”
“靜觀其變……”
“但本宮想宋朝絕對會舉全國之力,把燕云十六州給拿回去,我等必須要做好準備。”
“遼朝發展到現在不容易,絕不能夠拱手于他人,宋朝肥沃之地本宮自然想帶領遼朝入主中原,但這絕非易事,傳旨下去,契丹全員待命,等待他宋朝的到來!”
高粱河之戰。
崇禎皇帝朱由檢要親自上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