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要北伐紅毛番荷蘭帝國,這一事影響到了各大歷史位面的帝王。
如今各大歷史位面出了奇的一致,全部對準的都是這北方蠻夷之地。
從北宋之君趙構,到后面大明末年崇禎朱由檢,全部都是被北方蠻夷欺負而滅國。
縱觀整個歷史上,除了內部華夏中原大地爭奪戰爭之外,大多都是對外御敵之戰,怎么能讓經過天道互換的歷史帝王而不管不顧如同縮頭龜一樣躲在各自王朝里不管世事?
斷然是不可能的。
……
大唐歷史位面。
李世民利用孫思邈造出來的火炮要開始北伐之爭了。
大唐此戰所抵達的戰場就是高句麗。
高句麗,一個讓李世民萬年痛悔的地方!
這個地方別看它小,可是它控制著重要的河流地域,北至松花江南到扶桑海,整個東北地帶的河流管控和大量亞洲的重要港口都在它的控制范圍之內。
早在隋朝時期高句麗的疆域已經擴大到不受控制的范圍。
隋煬帝楊廣三次親征高句麗,但均以失敗而告終。
楊廣最后一場親征北伐更是領著百萬大軍以破釜沉舟之勢,勢必要把高句麗拿下,兩者打得是天昏地暗,難分伯仲。
最后并未分出勝負,打得兩敗俱傷,高句麗雖然沒有失敗但也因此落入墜墜之地,元氣大傷。
蠻夷之地多不講道義只為了存活,能活下來什么事情都干,眼看打不過立馬滑跪,姿勢相當的標準,滑跪相當快,轉而就稱自己為隋朝的藩王。
面子上認輸,但是只為了轉圜生機,正好隋朝也因此元氣大傷兩者達成協議,維持平穩!
隋朝始終并沒有將高句麗打敗,雖有幾次進攻,但也無法制約,只能任由這如同鬣狗的高句麗盤桓在北方之地!虎視眈眈地盯著隋朝!
后至隋朝滅亡李世民奪權即位,從那之后李世民就很少親自帶兵征戰,大多都是制定方略方針讓底下的人完成。
這一次想要出征高句麗也是事出有因。
一則。
李世民想要超過隋煬帝楊廣就必須把高句麗給拿下來,這才能建立不世之功。
二則。
李世民覺得自己的兒子是個軟弱之輩,若是要留下高句麗這等要害之地,他兒子絕對搞不定,那就是給大唐埋下了后患。
再者高句麗是北方蠻夷!
蠻夷之地總有其自己的劣根性,誰把他打怕了他就認主于誰,大唐未能和高句麗作戰,故所以高句麗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覺得大唐也就那樣!
高句麗也是心高氣傲生死難料,放眼整個大唐位面沒有一個附近的各大附庸國敢看不起大唐,再放一句狠話,就給你一槍一棍,打得你滿地找牙,四處找娘!
原來高句麗是從根上骨子里就帶著這種驕傲自大,怪不得在后世,那真是狗尾巴舔嫩草裝到家了。
要真是不把高句麗給拿下,李世民這貞觀盛世,大唐可汗就永遠有個缺角,后世歷史評說李世民的功績,那真是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