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您大可不必前來冒險!”
“敵人都快上岸了,皇家海軍至少應該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
邁爾斯·博納維塔正待在海軍陸戰隊第3突擊旅的陣地,作為為帶英南征北戰不斷在海外擔任重要角色的軍隊,第3旅幾乎是最先抵達北方的力量,并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防空裝備換裝。
至于反登陸?帶英沒考慮過這一點。
第3旅得到的基本都是國民警衛隊拉過來的裝備,狀態差不多是到手就用,被部署在關鍵的戰略節點,是擋住機群前往鷹弗尼斯和洛西茅斯基地的第一道屏障。
邁爾斯抵達沒多久分攻洛西茅斯v1導彈群帶著戰機就撲了過來,很快士兵們就先聽到了來自遠方的雷鳴,激起了人類藏在心里最本能的恐懼。
而隨著距離拉近,“突突”“突突”的脈沖噴氣發動機獨特的轟鳴開始清晰,這些完全出生于新生代的士兵終于經歷到了祖輩所體驗過的相同經歷。
只不過上一次v1是從南向北飛,這一次是從北向南!
從他們防區路過的v1導彈、戰機總數超過700,又集體降低高度低空突防,車載雷達掃描根本不頂用!
并且還伴隨著另一個問題:分散后的機群雖然形成不了夸張的諧振場,但近千臺引擎的轟鳴幾乎覆蓋了一切,士兵們都自發用各種東西塞住耳朵,只能通過默契、手語和口型交流。
再加上剛得到新裝備根本不熟練,到最后只能發揮主觀行動力,當發現友軍開火時就進行跟隨,組織度極差。
實際上地面防空很重要的一點依賴于陷阱,經驗豐富的指揮官會根據不同防空裝備的特點階梯布置,并且巧妙的形成不同威力的屏障來最大化殺傷。
但對于帶英軍隊來說導彈防空指揮還算嫻熟,機炮配合……裝備倒是有,不過誰會去認真琢磨這種過時的玩意,獲取制空權的手段不是呼叫自家空軍嗎?
饒是第3旅算是久經戰陣的佼佼者,在不熟悉的領域也只能算硬著頭皮上,倒是各種防空導彈、機炮同時開火的壯觀場面讓習慣了精確打擊的邁爾斯有些恍惚。
只是猛烈的火力完全無法阻止龐大的機群呼嘯而過,當漫天的v1帶著讓帶英犯起ptsd的突突聲從低空突進時,一些微不足道的損失反根本無足掛齒。
而且在唐文接管指揮以后,被擊中的v1全部憑借最后一點機動能力墜向地面單位,反而給他們帶來了災難。
最開始第三艦隊設想是裝備射程700公里以上的v1,不過考慮到對機體需要進行太復雜的修改不得不放棄,但好處就是短程導彈威力巨大,每一枚都相當于重型航空炸彈。
12時50分,四大機群全部突破地面防線,并且僅僅通過順帶的攻擊就造成了至少30%的裝備損失,而自身被攔截率不足25%。
這不僅讓空軍的牽制戰術變得困難,更是直接導致通過地面火力將攻擊機群趕向內陸中心的計劃宣告失敗。
聯軍再次陷入被動,雖說這次洛西茅斯基地吸取教訓不僅有防空衛戍、還提前做好了應對空襲準備,但卻是挨著鷹弗尼斯的重要基地。
假如洛西茅斯失去戰斗力,那就意味著從半個蘇閣南失去了空軍支點:
空軍基地可不僅僅只是擁有跑道,完整的地勤、補給設施才最重要,這可不是民用機場短時間能取代的。
而此時約翰遜也清晰看出了敵機試圖摧毀蘇閣南重要機場的目標,短暫思考后命令優先保護洛西茅斯,臨時征用的三個大型民用機場可以放棄。
他還有一層用意沒有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