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艦隊快慢艦隊主力已經快要匯合,根據紅外成像最多半個小時就能靠港進行登陸!”
22時25分,當偵查衛星帶來新一輪的情報后,將將完成所有準備的聯軍下達了全面出擊命令。
中午的失敗雖然導致整個蘇閣南北部不設防形同丟失,但好在聯軍飛機損失很小,補充彈藥后依然足夠組織起“決定性”的攻擊力量,依舊能夠完成畢其功于一役的作戰目標。
在短短的36小時里,這已經是聯軍組織的第四次200架以上戰機規模的決戰行動。
這個數量也許不算最多,但要論單機出動頻次和短時間內的烈度已然超越歷史,達到了新的高度。
整個歐州以及帝國在猝不及防之下全員激活了自身的應急機制,對北極熊死后松懈的戰備力量完成了一次深度考試。
有些飛行員已經連續出動15個架次以上,遠遠超過了正常作戰情況,目前整個聯合空軍99%的人都在拼命嗑藥。
不過比起陸軍馬鹿一等人待遇還是要好得多,前者直接磕的是冰糖,而寶貴的飛行員顯然不能這么消耗,藥品力度和后遺癥都小得多。
然而即便如此他們的精力也幾乎壓榨到極限,尤其是托馬斯率領的34架轟炸機,每一個機組從趕往帶英到執行任務都跨越了遙遠距離,基本上都在飛機上待了快40個小時,這次出擊若失敗恐怕接下來4時都無法再撐起一次出動了。
懷恩和約翰遜也耗不起,雖說大家都默契的把所有開支算在帶英頭上,但隨著一次次夸張的調動和物資準備他們也有些受不了了:
僅僅計算成本帝國就已經墊付了100億美元,這可是在2天里花出去的!
過去幾年里帝國積攢的昂貴兵器跟廉價黑火藥子彈一樣消耗,動不動數百架的出擊規模背后是十倍于此的后勤力量。
短時間來一次還行,再持續真的撐不下去了!
而就在出擊命令下達前,特倫親自向聯軍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
帶英能出動的戰機就這么點鷂式和反潛機了,參戰可以,但能不能單獨指揮負責側翼,反正鷂式的主要工作是反艦,本來也就無法參與正面碰撞。
這個理由合情合理,就算髪雞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如果僅僅比較空戰能力,av8b“鷂式”還真不比蚊蚋強,頂多半斤八兩水平!
再說這把帶英放血本來也就不少,所有人都一致同意了請求,甚至已經默認帶英可以悄悄劃水摸魚,不強求一定跟上主力。
爭取到獨立指揮權后特倫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通訊,簡單粗暴的命令54架帶英飛機停止接受之后奧爾德格羅夫的一切命令,由自己親自指揮!
此時他也已經坐上一架niodr1電子干擾/偵察機,像馬克一樣抵達一線。
經受了巨大損失的皇家空軍也自然愿意接受最高長官的命令,隨后特倫獨立頻道中再次強調一切服從命令,未接到命令禁止一切攻擊。
得到全數回應后立即命令前往凱恩戈姆山脈附近,沿著海岸線低空飛行北上。
特倫現在也很緊張,就在他上飛機前失落帝國宣布貨輪已經沉沒成功簽收,隨即告訴他們要交付的4艘軍艦已經在其他軍艦的煙幕掩護下偷偷向東遠離,再南下靠近岸邊。
4艘交易軍艦不會參與開火而是全力隱藏自身,第三艦隊主力會盡量吸引注意,但不保證萬無一失,若被聯軍擊沉不承擔任何責任。
所以獨立出來大的54架戰機首要任務其實是防備聯軍,在后者試圖發動襲擊時保護好22萬噸軍艦,由陸戰隊和菲爾格率領的水兵隊伍登陸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