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倫、班德和布萊爾都在心里反復復盤過,這22萬噸軍艦很可能是俾斯麥、布呂歇爾、以及1艘可能的俾斯麥3號艦,航母也大概率基于俾斯麥號艦體發展而來,畢竟漢斯的大軍艦就俾斯麥獨苗。
到時候帶英搶占漢斯軍艦其他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大不了分兩艘戰列艦出去,可別說咱不仗義!
1條戰列艦和1艘航母對現在的帶英已經夠用了,如此處置相當合適。
時間飛快的來到了23時05分,當黑暗中低空飛行的128架聯軍突擊群率先爬升發射aim120開始,戰斗再次打響。
鷹弗尼斯外的200多架隱身雨燕立即遭到了aim120洪流的沖擊,猝不及防被主動雷達彈鎖定幾乎沒有逃脫可能。
也是與此同時,第三艦隊在港灣中的快速艦隊開始從煙幕中彈射蚊蚋,稍后方的慢速艦隊開始大批量發射v1,并仍然是每分鐘近200枚的夸張數字。
然而與之前不同的是,奔著一上來就摁死第三艦隊的聯軍并未執著于空戰,由幻影f1、幻影2000和f18組成的48架反艦機群兵分兩路,18架提前繞過鷹弗尼斯北上襲擊慢速艦隊,30架則直撲港灣中的快速艦隊!
聯軍自然也看出來快速艦隊煙幕之下的才是真正的精華,襲擊的30架飛機中有全部18架f18,并且采用了5枚魚叉+2枚aim120掛載方案,和幻影2000c一起擁有114枚反艦導彈!
由于煙幕的干擾加上快速艦隊一直在刻意拉近戰艦距離,聯軍通過雷達和照片認為主力艦數量應當在4至6艘左右,符合此前第二艦隊的主力艦規模,另外可能還有幾條驅逐艦巡洋艦,不過可以忽略。
138枚導彈分配6艘船,平均一條主力艦19枚,即使有煙幕干擾命中率較低怎么也能中10枚,戰艦就算不沉也得喪失戰斗力癱瘓吧!
這一輪過后轟炸機群還有700多枚魚叉,要是還炸不沉第三艦隊約翰遜就可以宣布全世界一起打外星人了。
由于精心策劃的時間安排,在快速艦隊和慢速艦隊還沒來的及大量彈射戰機時兩支反艦機群就發動了攻擊。
陸地的優勢讓聯軍將低空突防的buff扳回到了己方,以至于集中發射導彈時唐恩才偵測到兩支艦隊周圍同時出現大量飛機。
而看到巨大規模的空中信號短暫出現了一會兒后又消失不見,他立刻明白這是射完了導彈返航的機隊,而一百多公里距離,顯然是長距離的魚叉!
魚叉速度不快,飛過來起碼得10分鐘以上,加上是亞音速目標其實并非不可攔截。
當然如果僅僅是普通的戰防空炮當然攔不住多少,但此時快速艦隊的防備手段還真不少:
煙幕干擾算一道防線;
4條戰列艦、2巡洋艦都改造了“小獵犬”和“韃靼人”防空導彈,算一道防線;
所有戰艦上都有密密麻麻的20/37/40/105口徑防空炮,理論數值相當不弱,是防空主力。
甚至連蚊蚋的aim9l也可以參與對魚叉的攻擊,不過效率和火力分配是個麻煩。
所有經過升級的戰艦都配備了相應火控雷達,50年代水平發現導彈問題不大,完全有防御可能!
90枚魚叉和24枚飛魚安靜的低空飛過,加之地面回波的干擾,直到靠近海岸時才被老舊的雷達偵測到。
不需要唐文下令,早就嚴陣以待的各種防空火力自動激活。
“小獵犬”和“韃靼人”導彈以1分鐘的速度從煙幕中飛出,但更引人矚目的是密密麻麻的防空炮同時開火,黑暗中驟然爆發出無數火紅的彈鏈,直接將幾條戰列艦釋放的煙霧照的透紅,像是海面上發光的云朵一樣。
常規目力防空打反艦導彈沒戲,可剩余的6艘戰艦和5艘驅逐艦以一定陣型列陣、加上bug般的情報聯動機制,可以輕松將多艘戰艦不同的火力集中攻擊一處,通過覆蓋攻擊航向來試圖攔截魚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