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母婢也!”
崇文門里大街東,麻繩胡同西側宅院內傳來一道清亮的叫罵聲。
口出穢語的沈念驟然從床上坐起,額頭上滿是汗珠。
一旁。
一個身穿桃紅褻衣、皮膚白皙、年約十八九歲的美嬌娘連忙拿起手絹為他擦汗,邊擦邊道:“夫君,只是噩夢,只是噩夢!”
沈念望著周遭的一切,腦子有些懵。
我何時娶的妻?
我又如何能娶到如此嬌美的妻?
我何時住上了此等古樸雅致的臥室?
我……我似乎變了一副模樣,手掌怎會如此修長白皙?
對了,我剛才在罵誰?
……
沈念正迷惘時,一股陌生的記憶瘋狂涌入他的腦海。
約一刻鐘后。
沈念渾濁的雙眸逐漸清晰。
他意識到,本是某上市教培集團首席講師的他,竟變成了大明的一名史官。
……
這里是萬歷三年三月初五四更天的京師。
沈念,字子珩,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錢塘縣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生,當下二十五歲。
其年少便有才名。
十五歲中秀才,十八歲中舉人,二十一歲中隆慶五年辛未科進士,主考官張居正,同年七月授庶吉士,萬歷元年五月初九,任翰林院檢討(從七品)。
從出生到入仕,可謂是諸事順逐,一路繁花。
要知,大明學子的求仕之路,非常困難。
中秀才,難!
五十歲考中秀才,那都是縣鄉方圓百里內的“青年翹楚”。
中舉人,非常難!
那位筆鋒犀利、罵皇帝罵首輔的海閻王,也不過是舉人出身。
中進士,難如登天!
沒有一個不是天賦異稟、勤學苦讀數十載,外加運氣甚佳。
中進士后。
成為一名庶吉士且結業后入職翰林院,更是玄學難度!
所謂庶吉士。
即被選中的可在翰林院進學的二甲、三甲進士中的佼佼者,要求四十歲以下,品行、文采、書法俱佳。
結業(即散館)后,上者留翰林院,其余授科道官、六部主事、或出為州、縣官。
沈念雖是三甲第103名,但卻憑借過硬的詩文書法成為了一名庶吉士。
拿沈念這一屆而言。
二甲進士77人,三甲同進士316人,能選上庶吉士的只有30人。
最后留在翰林院的只有13人。
除了一甲那三人被直接授官外,沈念可謂是那屆大明兩京十三省士子中最優秀的十三人之一。
而沈念的下一屆,即萬歷二年科舉。
因首輔張居正的大兒子張敬修落榜,張首輔直接未選庶吉士,將進士全部外放為官。
有言道: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翰林院乃是朝廷的高級人才儲備庫、閣老搖籃、儲才養望之所,是官員升遷最快的地方。
沈念當下的履歷。
從老朱家第一屆科舉開始算,那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此等人生開局。
熬到四五十歲,只要不犯大錯、沒站錯隊,至少也能當個國子監祭酒,甚至禮部侍郎。
入閣當個次輔、首輔,也不是沒可能。
畢竟。
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三位首輔也都是從翰林院走出去的。
……
但是——
自沈念被授官后,一直悶悶不樂。
原因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