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是數千人。
而到了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朝,規模更是無比盛大。
不過。
那時的朝會,是皇帝現場辦公,真正解決事情的。
而現在已變成了一種儀式。
真正解決事情的,是內閣的票擬與司禮監的批紅。
每日常朝,君臣都是照本宣科,走走過場。
像上次國子監司業周子義突然在朝堂上奏言事,一年都不一定發生一次。
很快。
百官就位,足足有近千人。
其中有一半都是站在皇極門外的空地上,殿內的朝會與他們沒有一絲關系,甚至都聽不到。
他們只是湊個人數。
沈念站在御座東南,胸膛挺得筆直。
當下,五品以上和被宣入朝者才有資格參與朝會,共計近千人。
沈念不算參朝官,而只是起居注官。
他也瞌睡,但不得不站得筆直。
因為鴻臚寺的禮官和都察院的御史就站在一旁監督,一旦發現誰有失禮之處,便會隨手記錄,歸入考績。
沈念站在那里,從他的視角望去。
官員們都是意興闌珊。
早起毀一天,在這些官員們的身上不斷應驗著。
很快,行禮完畢,常朝正式開始。
有奏疏是六部的尚書、侍郎宣讀,有奏疏是鴻臚寺的禮官代讀。
隨后,小皇帝須一一回復或內閣代為回復,大多都有章程,念出來即可。
真正需要現場處理的事情很少。
……
眨眼間,一個多時辰過去了。
常會即將結束。
沈念的心情頓時松弛了下來,待他在起居注本子上寫上一句“上視朝”,今日的起居注任務便算完成了。
因小萬歷未曾親政,接下來他不是讀書寫字,便是繪畫射箭。
沈念不會再跟隨。
就在沈念思索著是一會兒就去補覺還是中午再補覺時,一名侍班御史突然出列。
他手拿一個本子,高聲道:“稟陛下,今日失朝官員甚多,經查,達二百八十三人!”
失朝,就是不上朝。
因常朝儀式化,什么事情也解決不了。
許多官員都會稱病或假裝有公務,請假不朝。
這在大明乃是常有之事。
人數不多的情況下,皇帝與內閣大臣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當然,太過分是不行的。
比如:成化九年五月的一天,足足有1169人失朝。成化二十三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忌日,足足有1118人失朝。
幾十人請假,還能稱正常,超過百人,那就是懶朝了。
朝廷的懲罰也都很有趣,命官員去灰廠搬灰,去磚廠搬磚,官階越高,懲罰越重。
大明天子不上朝,其實就是跟這些官員學的。
嘉靖皇帝不朝之后,官員們本著“法不責眾”的囂張態度,經常有官員不朝。
每次朝會,缺席上百人,實屬正常,然這次人數著實多了一些。
張居正眉頭微皺,大步走出。
“陛下,上朝乃為臣本分,不朝者,無論因何事請假,都應重懲,祖宗舊制,絕不可違之!”
張居正的聲音甚是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