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外傳來此起彼伏的廷杖聲以及官員們的哀嚎。
聲震闕廷!
這種天氣,屁股裸露于外,那都是如針刺骨,更別提還要挨板子了。
這一刻,圍觀的百姓直呼過癮。
他們非常喜歡這種氛圍。
打誰不重要,只要是打高官重臣,他們就很開心。
這一刻,觀刑的文武百官心里,五味雜陳,包括沈念在內。
這就是皇帝的權力。
至高無上,視臣子如家奴。
無論你官至幾品,有多少政績,只要皇帝想要你顏面無存,想要你殘疾或殞命,只需要一句話。
有官員想起了嘉靖三年的左順門哭諫,一百三十四名官員集體受刑,慘叫聲響徹云霄。
有官員想起隆慶年間,因上疏言皇帝縱飲娛情色而被杖責的吏科給事中石星,傷口腐爛有蛆蟲涌出,仍被抬到衙門辦公,差點兒殞命。
不逢明君。
做直臣就意味著會被杖、被殺。
像海瑞那種反而擢升者,不是嘉靖仁慈,而是為了給自己博一個好名聲罷了。
沈念再一次感受到了當下官場的殘酷。
這狗日的封建王朝,全憑皇帝的心意做事!
若不將小皇帝調教好,待其親政。
依照沈念日后想做的事情,恐怕也會被如此對待。
廷杖,打碎的是士大夫官員們的脊梁與膝蓋。
真正敢于仗節死義的臣子,都是這個時代的悲情英雄。
唰!唰!唰!
鵝毛般的大雪,越下越大。
雪花落在官員們被打得血肉模糊、冒著熱氣的屁股上,怎一個慘字了得!
很快,行刑完畢。
有家仆的官員被家仆扶著回到了馬車,沒有家仆的官員只能互相攙扶著去醫館用藥。
傷的再重,下午也不能請假。
這是規矩。
若請假,還要挨揍,且沒準兒就是四十杖了。
因這場雪,一些官員的屁股上肯定會形成杖瘡、凍瘡,若身體差一些,可能熬不過這個冬天。
但是,這又有誰在意呢?
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補缺的官員。
正如小萬歷那句脫口而出,儼然是心里話的說辭:打死便打死了!
隨即,百官與百姓四散而去。
沈念等經筵日講官都奔向內閣值房。
……
一刻鐘后,內閣議事廳。
張居正、呂調陽、張四維三大閣老坐于最前方。
馬自強、申時行、陳經邦、何洛文、許國、王家屏、沈一貫、沈念等經筵日講官站于后。
張居正緩緩起身,面色嚴肅地環顧四周一番后,方才開了口。
“諸位,近日咱們都倦怠了啊!”
經筵日講官們都有些懵,不知此話從何說起。
“自今年年初,我便發現陛下對朝堂政事愈發關心,一些批詞語態,頗有賢君之風,陛下聰慧,學政甚快,我覺得陛下距離親政已經不遠,此乃大明之幸,百官之幸,萬民之幸!”
“然陛下畢竟沒有經驗,在一些朝事上易冒失,易使性,易判斷有失。”
“此非陛下之錯,而是我們的講學內容已跟不上陛下成長的速度,我建議,年后為陛下增加課業,經史要講,禮儀要講,祖訓要講,德育要講,君王視朝的經驗更要講,要多講!”
“課業調整太晚,實為臣子之失。稍后我將向陛下請旨,以經筵日講官失職之過,各減一個月俸祿,諸位可有異議?”
聽到這番話,經筵日講官們都是一臉敬佩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