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張居正也知曉王國光與其他部堂主官,因為錢糧調撥,經常論辯吵架,有時甚至大打出手,甚疲甚累。
然因用著順手,張居正非常想留下王國光。
張居正也有備選計劃。
只是他心中的備用人選,名聲較差,又是他的同年同鄉,他不宜舉薦。
除非王國光去意已決,無法挽留,他才會薦舉備用人選。
張居正想了想,道:“陛下,臣也覺得王尚書確實該歇一歇,然當下并無其他合適人選,考成法初有成效,臣恐怕離了王尚書,戶部會出大問題。”
小萬歷揚起腦袋,脆聲道:“元輔,您覺得南京戶部尚書殷正茂如何?”
張居正一愣。
小萬歷所提,與他心中備選,乃是一人。
殷正茂,現任南京戶部尚書,與張居正同鄉同年,交情甚厚。
殷正茂雖是文官,但軍事才能卓越,不過他有一個最大的問題:貪。
出了名的貪。
當下的大明,若真以老朱開國時期的標準查貪官。
待常朝時,閉著眼睛在皇極殿內抓五個人,大概率五個都是貪官。
當下的官員,收一些常例,搞一些灰色收入,是被默許的。
畢竟,俸祿太低,待遇太差。
但殷正茂不一樣。
他當地方官,被言官彈劾貪墨百姓賦稅,到軍隊,被言官彈劾貪污士兵軍餉。
到哪哪貪,名聲極差。
但此人在軍事上天賦甚高,總能以功抵罪。
隆慶四年,兩廣叛亂,時任首輔的高拱派了數人去鎮壓,都是無功而返。
最后,張居正向高拱舉薦了殷正茂。
當時,許多官員反對,認為此人太貪,若為軍帥,必貪軍餉,若用他的話,必須派一名戶部主事跟隨。
高拱已無人可用,說了一段令殷正茂貪名大揚的話語。
大意是:撥一百萬兩軍餉給殷正茂,就算他貪污一半,也足以平定叛亂;若派一個清廉官去,或許一兩不貪,但卻辦不成事,朝廷可能再花幾百萬兩也解決不了問題。(此話出處為《明朝那些事兒》)
然后,殷正茂用了僅僅幾個月就平定了叛亂,班師凱旋。
之后,張居正任首輔后,因殷正茂依屢次被彈劾,便調派他去南京半養老,做了南京戶部尚書。
但出乎意料的是,殷正茂做的還不錯。
“敢問陛下,為何會選殷養實(殷正茂,字養實)?他的名聲實在不怎么好!”
張居正無奈一笑。
小萬歷回答道:“元輔曾道:立足長遠,用人以長。朕以為殷正茂在南京戶部做的不錯,且他的脾氣更易捂住朝廷的錢袋子,可以一試。”
“當然,在朕的眼皮下,在元輔的麾下,他若還敢貪墨,那就不是罷職那么簡單了!”小萬歷的語氣嚴厲起來。
小萬歷受馮保潛移默化的影響,覺得貪墨之官最好處置。
用完之后,一旦查實有貪墨之舉,直接抄家就是。
錢還是他老朱家的。
“臣無異議!”張居正面色帶喜。
他若舉薦,必然會有官員反對,然小萬歷親自任命,就名正言順了。
當下的戶部,確實需要殷正茂這條鯰魚攪動一番,而他在皇帝面前,在無數言官的監視下,若敢再大肆貪墨,那就是自尋死路了!
這一刻,張居正甚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