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極門前,出奇的安靜。
在足足靜謐了有十數息后,小萬歷高聲道:“眾卿可有異議?”
如此懲罰,誰能有異議?還能再如何重懲?
總不能將三大內閣閣臣趕下臺,將六部堂官都廷杖伺候。
張四維大步走出,仰著腦袋,拉長聲音,高聲道:“陛下罪己,攬百過于己身,以慰百姓,以振朝堂,待貪蠹除去,民生復安,何愁天下不治,四海不寧,臣無異議!”
唰!唰!唰!
百官同時拱手,高呼道:“臣無異議!”
小張閣老領群臣附議的本領堪稱一絕,總能搶占先機又恰到好處。
小萬歷長呼一口氣。
他發現一些無法抉擇的事情,真正有了選擇后,后果并沒有那么可怕。
此刻。
張居正和沈念的眼神突然交匯在一起。
二人相視一笑。
沈念笑,是感覺通過自身努力,讓這個正在潰爛、禮崩樂壞的王朝似乎又變好了一點點兒。
張居正笑,是因為他本以為絕不可能的事情,沒想到就這樣辦成了。
他覺得沈念越來越像年輕時的自己,且還多了一股沖勁。
……
簾幕后。
李太后眉頭微皺,先是看了張居正一眼,又望了沈念一眼。
昨日小萬歷勸誡她到深夜,她被迫答應,卻仍是不喜。
她覺得,此事本應由內閣六部完全承擔,最后還是皇帝為所有人遮風擋雨,成為了此國丑最大的承擔者。
罪魁禍首,就是張居正與沈念。
日后,若不能有大功績彌補小萬歷身上的這個污點,她絕對要重懲二人。
此外,她對一百萬兩賑災銀全由內廷支出,非常不滿。
她若知曉此事,絕對不可能同意。
頓時,李太后瞪了不遠處的馮保一眼。
馮保先是一愣,然后瞬間明白了李太后為何瞪他。
他也很委屈。
當小萬歷勸說李太后時,他就覺得承諾拿出六十萬兩給多了。
他更沒想到,小萬歷看過遼東災民后,直接許諾內閣拿出一百萬兩。
他也被蒙在鼓里。
但皇帝在常朝上的話語,誰能更改!
……
午后。
常朝之事從朝臣嘴里傳到各個衙門的官員胥吏耳中,然后迅速蔓延到了民間街頭。
一些落榜讀書人聽到當朝竟發生了“75萬兩賑災銀,災用不足8萬兩”的丑聞后,怒發沖冠,義憤填膺。
當即就要準備聚眾言政,從多個角度抨擊朝廷。
然當他們聽到朝廷的解決辦法后,都傻眼了。
朝廷如此自懲,根本無處可噴,最后只能道一句:遼東那群貪官污吏,真是該死!
京師百姓聽到朝廷的自懲之舉后,也都頗為驚訝。
這完全不符合他們對朝廷的認知,但卻符合他們對理想朝廷的期待。
城郊的遼東災民知曉朝廷對遼東災異的處理結果后,皆是奔走相告,甚是歡喜。
有災民甚至朝著皇宮方向使勁磕頭,高呼:皇帝圣明!
態度非常虔誠。
因為他們唯一的靠山,就是經常欺負他們的朝廷。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