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令整個翰林院都顫動的事情發生了。
內閣首輔張居正上疏請修《大明會典》。
《大明會典》,即專述大明典章制度的典制體史書,始撰于弘治十年,在嘉靖時期曾有過兩次增補。
正所謂:盛世修典。
此時修典,意味著張居正欲將一系列改革措施延伸到典史之中。
小萬歷欣然同意。
修史修典,乃是翰林院的主業,主力便是被稱為史官的修撰、編修與檢討。
此等修典,大概率會持續十年以上。
翰林院的一眾修撰、編修、檢討,有的甚是高興,有的則皺起眉頭。
高興是因有機會參與到如此一個重大的事件中,實乃一名史官的榮幸。
皺眉是因一旦修典開始,以后的日常工作量至少要翻一倍。
只要兼著翰林院的差事,便必須將修典當作第一己任。
沈念對此,不喜不厭。
他的做事效率向來很高,外加官職低,不用承擔太多責任,再說修典與撰寫起居注的區別其實也并不大。
但要讓他天天夜值,他絕對是不愿意的。
因為再有一個月左右,顧月兒便將生子,他必須以家為重。
在張居正、馬自強、申時行等人正在擬定編撰人選時。
翰林院的官員們已經忙碌起來,欲將手頭緊要之事做完,然后全身心投入到修典事宜中。
至于沈念,依舊是正常上下衙,不遲到也不早退,與往昔一模一樣。
……
六月二十四日,重修《大明會典》的人物名單敲定了下來。
張居正任總裁官,馬自強、汪鏜、林士章、申時行、王錫爵任副總裁官,一眾修撰、編修、檢討等任撰修官,另外還有禮部、大理寺、順天府、鴻臚寺等衙門的官員分別擔任催撰官、監修官、謄錄官等,涉及官員達上百人(如圖)。
沈念自然也在其中,擔任撰修官。
就在沈念準備重新調整一下自己的日常公務安排時。
吏科給事中姚斌突然將沈念彈劾了!
理由是——
“翰林院編修沈念慵懶怠惰,未晡即歸,案上蠟燭已塵封,待公務如贅疣,枉食君祿。”
直白來講:他認為沈念不到晚飯時間便回家,桌上的蠟燭都沒用過,實為慵懶怠惰之官。
這位姚給事中非常嚴謹細致。
他命人在翰林院門口守了數日,拿到了沈念每次都是最后一個上衙,最早一個放衙的證據。
編修廳內,沈念當月的蠟燭一根未動,而同廳的編修都用了二十余根,更是鐵證。
最后。
他還借用張居正上疏請修《大明會典》時告誡修史官應“食祿盡瘁”的話語批評沈念。
可謂是調查充分,物證充足,幾乎將沈念捶得死死的。
很快。
便又有兩名言官附和,稱沈念放衙過早,慵懶怠職。
沈念看到此彈劾奏疏后,無奈苦笑起來,按時上衙放衙,從未遲到早退,竟然還有錯。
這群人真是太會找角度了!
這就是沈念做事鋒芒畢露的后果,一群人都想看著他倒霉,走下坡路。
在大明,在當下的考成法之下,怠職有時比貪墨的懲罰還要嚴重。
沈念想了想,并不打算依照常規,上奏解釋。
這次,他準備換個方式。
讓京師各個衙門的官員都明白:什么是勤官,什么是懶官,以及他沈念有多不好惹。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