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考成法2.0版本!苦一苦官員吧(大章)
七月二十四日,清晨。
頂著兩個黑眼圈的沈念將一份奏疏呈遞到了通政使司。
昨日他抨擊考成策之弊,今日便拿出了解決弊端之策。
這個速度,絕對能讓昨日常朝上認為他只為出風頭的一眾官員汗顏。
沈念預計。
不出一個時辰,此奏疏便會被呈遞到內閣;最多午時,此奏疏便會被呈遞到禁中;最多黃昏,此奏疏的內容便會在京師的各個衙門傳播。
沈念相信,張居正定會懂他的良苦用心。
……
一個時辰后,內閣值房。
次輔呂調陽坐在書案前,正在翻閱奏疏,撰寫票擬。
突然,他眼前一亮。
佝僂的老腰不由得挺直起來,將一份奏疏緩緩展開。
“臣翰林院編修沈念謹奏,為考成法削下奉上之弊,言安民之策。”
“《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臣以為:月有考,應先考德;歲有稽,應先論賢。”
“考成之策,安民為要,欲安民須加意于牧民之官,應以親民固民為上考。”
……
“考賢德,視官事如家事,視百姓如子弟,不縱富豪奸滑,不偏累小民,不要浮譽者,考語應優。”
“徒為考績,或盤剝,或貪腐,或冤民,或輕農桑、或輕教化、或輕流民、或勾連豪強者,考績應為下。”
……
“鄉里之土,官民共治也。考成皆以固民為先,天下有水旱盜賊,有敵國外侮之虞,然人心護上,國必久安長治也。”
……
簡而言之。
沈念這篇《考成法之安民策》就論述了一句話。
“考成之法,須以民為本,以安民固民為上考,政事考績為中考,虛文浮譽為下考。”
當下。
考成法的最大弊端就是:一味重視官員的政事成績,比如收稅多少、月治冤案多少、緝捕盜賊多少等等。
重結果而不論手段。
地方上的官員胥吏為完成任務,或虛報田地面積,或將賦稅轉移給百姓,或制造大量冤案錯案等等,造成官民對立,偽造出一堆虛文浮譽。
如此一來。
百姓自然對主張施行此策的張居正,恨之入骨。
梁辰、梁晴兄妹對張居正的恨,絕非個例,天下想讓張居正倒臺的官員胥吏、底層百姓,數不勝數。
沈念主張將地方的安民固民之舉,作為考核的第一標準。
比如將地方的民風教化、流民乞丐、街頭言論、盜搶案件等情況都作為官員胥吏的考核指標。
具體的考量細則與標準,自然還要由六部官員根據實際情況擬定。
如此。
就為地方官員的考績上加了一道首要標準:安民。
……
呂調陽看過奏疏后,捋起花白的胡須,喃喃道:“此安民之策,倒是不錯,但執行甚難,交于內閣不就行了?他為何要在常朝上匯報,子珩絕非那種刻意彰顯自己之人!”
呂調陽正自言自語著,突然表情一窒,然后忍不住笑出聲來。
“哈哈……這小子真賊!有趣!著實有趣!”
呂調陽站起身,朝著隔壁張居正的值房走去。
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