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的這份奏疏,乃是要讓張居正親批的。
……
片刻后,張居正的值房內。
張居正看罷沈念的奏疏。
先是一愣,然后臉上露出一抹欣慰的表情。
他瞬間就明白了沈念昨日常朝為何要攻擊考成法,為何沒有將此《安民策》直接呈遞給他。
此道《安民策》對民有利,然對地方官員胥吏則大大不利。
讓地方官吏一邊向百姓催稅,一邊還要與百姓搞好關系。
簡直就是既當婊子,又立牌坊,天天受夾板氣。
這會使得地方官吏們叫苦不迭,會使得地方政務越來越難做,會使得官吏手中的油水越來越少……
說白了。
這就是一道“為了天下民生,只能再苦一苦官員”的無奈之策。
一旦宣告天下,必會被天下官員敵視。
此策儼然如最初的考成法、驛遞條例一般,必然會出現“言之諄諄,聽之藐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
非常難以執行。
沈念若選擇私下匯稟張居正。
張居正同意執行此策。
無疑會再次成為官員公敵,并且會有更多官員以張居正柄國專政來做文章,進行倒張活動,破壞此策。
沈念選擇常朝直諫。
是為了將執行此策的壓力轉移到朝廷頭上,為張居正減負的同時,也使得此策能夠更有效執行。
“子珩如此做,是欲將張居正新政變成萬歷新政啊!”張居正捋須說道。
若沈念聽到此話,一定會很興奮。
他的目的正是如此。
張居正新政變成萬歷新政,看似只是變了名頭,其實是由內閣操控變成了皇權操控。
大秦之商鞅變法,成在商鞅,更成于秦孝公的支持,然秦孝公一死,商鞅很快就慘遭車裂,變法走向失敗。
還有宋朝的兩次著名改革:范富新政與王安石變法。
范仲淹與富弼的政策很好,然宋仁宗過于軟弱,支持力度不夠,最后施行不到兩年便戛然而止。
王安石變法最初得到宋神宗的支持,正常施行數年,然宋神宗對其生疑后,變法派迅速被保守派打倒,以失敗而告終。
歷史的經驗告訴世人:新政變法,以皇權為主導,才是最佳途徑。
張居正比商鞅、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阻力小一些,是因張居正當下擁有執掌天下的權力。
但無論臣權有多大,都比不得皇權,即使當下的皇權還很弱。
沈念的想法是,此策由小萬歷掌控推行,更為合適。
而這個想法,還需張居正的理解與幫助。
張居正提起毛筆,在奏疏上批閱道:“臣無異議,煩請陛下定奪!”
這句話,正是沈念想要的。
將決定權交給小萬歷,便對了。
當下的小萬歷,需要體驗掌權施政的快樂,需要百姓的贊美與歌頌。
故而他一定會贊同此策。
官員們對此策即使不滿,敢罵一罵撰寫此策的沈念,但卻不敢公然反對皇權。
沈念這道《安民策》。
是為了大明江山穩固,為了天下黎民少受疾苦,為了考成法能夠更穩妥施行。
沈念選擇這種方式呈遞此策。
是為了幫張居正減負,減輕其被罵獨裁專政的壓力;是為了小皇帝享受百姓對他的贊美與歌頌,是為了讓新政之策能夠更長久、更健康地執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