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
“臣附議!”
……
馬自強、申時行、王錫爵等人幾乎同時站出,表示附議。
若不知當下私人書院亂象者,定以為張居正是為了堵住天下文人之口。
然若知當下私人書院亂象者,且從朝廷角度考慮,絕對認為張居正此舉不但不過分,而且已經夠仁善了。
自王陽明心學盛行之后。
民間門派眾多,多以書院成勢,且不乏互相攻擊者。
當下,以泰州學派影響最大。
目前還健在的代表人物有:何心隱、羅汝芳、李贄等。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藐視皇權,狠批孔夫子,狠批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傾向于無朝廷狀態的自由社會。
比如:何心隱。
這個抗過稅、倒過嚴嵩、因四處講學被官府捉拿、不得已起了多個假名的王陽明弟子。
他反對三綱五常,反對封建等級制度,認為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成圣。
比如:李贄。
他認為不能空談道德,提倡男女平等,贊美寡婦改嫁等自由活動,其經常出入于孀婦臥室,大白天公然挾妓同浴。
……
這些民間書院的創辦人,不講儒學,不講如何為朝廷效力,盡講一些離經叛道、底層文人愛聽的理論,還整日譏諷朝政,讓無數的年輕人與朝廷對著干。
朝廷能不封禁他們嗎?
沈念作為一個過來人,對這些較為先鋒、崇尚自由的理論還是較為支持的。
且認為以后的理想世界,就應該是這個模樣。
人人平等,沒有封建等級制度,無人認為寡婦改嫁可恥,無人認為孔夫子一定是對的……
此乃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每個人確實不應該活在死板的教條下,不應該完全壓抑自己的個性,而應追求自由與個性解放。
但是——
當下的大明是家天下,是皇權至上。
若真放開了這些言論,大明立即就會崩潰,受苦受罪的還是底層百姓。
所謂的自由,所謂的個性,必須要建立在一個完善的社會秩序上,建立在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夠得到保障上。
但現在沒有。
沈念理解那些離經叛道、追求個性的文人,但他們絕對不能成為當下大明的主流。
因為他們保護不了底層百姓,因為絕大多數都是頂著自由學說,內里還是追名奪利的小人。
目前。
家天下的皇權制度,仍舊是普通百姓的最大儀仗,因為有律法、禮制、道德的約束。
這個制度肯定不是最好的。
但沒有更好的制度出來之前,絕對不能將其推翻。
張四維走出一步,高聲道:“陛下,可以不禁民間私人書院,可以不禁生員議政,但必須將當下的文人風氣調整過來。”
“臣以為,此等風氣,罪在王學門下,何心隱、羅汝芳、李贄等離經叛道之流,必須嚴懲,才能禁掉這些悖逆朝廷的妖風邪說!”
沈念聽到此話,微微皺眉。
張四維是想將這些書院講學的領袖,或關或殺。
此種行為,張居正都不敢做。
這些人,是天下讀書人的精神領袖,門徒遍布天下。
若將他們抓起來或殺掉,那天下將會有成千上萬的讀書人咒罵朝廷,包括許多基層官員。
此舉不但不能改善天下世風,反而是在自掘墳墓。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