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顯然是羅汝芳的弟子。
還有人維護儒家正統,但強調改革科舉與官僚體系,反對權臣專政、反對宦官干政。
這儼然是奔著張居正去的,此乃文壇領袖王士貞的支持者。
還有佛家的因果教化、調和儒釋之說,道家的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無為之治等等。
……
各種學說,百花齊放。
這些人,有的理念契合,相見恨晚,恨不得當街就結拜為兄弟;有的因學說相悖,在大街上就能吵起來。
因朝廷默許在百家議政前,京師內言論自由。
故而五城兵馬司與錦衣衛都是以勸誡為主,真有打架斗毆特別嚴重的,才會被送入大牢。
為博名利、渾水摸魚的人也不少。
但在文人集聚的京師,若想濫竽充數,靠著奇言怪論出名,很快就會被人打倒。
此外,向來喜議政事的京師商人們也都參與其中。
為一些支持的文人,提供衣食住行,且將他們的主張學說印制成文集或小報,在民間傳播。
……
而此刻。
京師最忙碌的衙門當屬翰林院。
張居正令翰林院擬定此次百家議政的規則以及篩選百家議政的人選。
禮部尚書、翰林學士馬自強總領此事。
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沈一貫、沈念、趙用賢六人近段時間都以此事為先。
朝廷這方的議政官比較容易挑選,畢竟知根知底,將會從翰林院、國子監、六部六科、都察院篩選。
沈念預計。
張居正大概率會親自上場議政,畢竟許多學派所圍攻的都是:江陵柄政。
至于民間議政的人選。
翰林院眾人商量后,決定先讓他們自選,若人數過多,再進行二次篩選。
……
八月二十四日,清晨。
經小萬歷與內閣同意后,翰林院張發布告:《百家議政詣闕者規》。
此規則。
即百家議政的總規則以及篩選議政人選的依據。
所謂詣闕,即趕赴京都;詣闕者,就是趕赴京都的人,這里指參與百家議政的書生。
具體細則是:
此次百家議政,將選擇三百名持各種學說的詣闕者與朝廷篩選出的官員,即議政官,進行議政,為期七日。
第一日,詣闕者表態。
講述各自的學說政見,以及對民間書院與生員言政的看法,使得朝廷知。
第二日,議政官表態。
講述官方主流政見,以及禁設民間書院與禁止生員言政的緣由,并對詣闕者首日的表態,進行回應。
第三、四、五日,議政官與詣闕者交流議政,探討各種學說政見的優劣,自由溝通,暢所欲言。
第六、七日,由朝廷根據前幾日議政的情況,篩選出數位在民間影響力巨大的名士,與議政官們圍繞新政辯論,商討濟時富國之道。
最后。
朝廷將根據此次議政的結果,決定要不要繼續封禁民間書院,要不要繼續禁止生員議政,或者要不要將一些主張不算異端的民間書院解禁。
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