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前。
所有人都被沈念這道《國病論》所震撼。
百家各行其是,看似為了天下,實則如抱薪救火,南轅北轍。
不但不能治天下,反而會致衰世,致亂世,害萬民。
天下百姓與朝廷,同呼吸共命運。
唯有救朝廷,才是濟時救世,才是救萬民于水火,才是真正的隆世之道。
而救朝廷之法,便是當下之新政。
但凡了解改朝換代所付出的代價,但凡清楚戰亂時百姓受到的迫害,但凡知曉亂世恢復太平需要的時長,都不會選擇破而后立。
而應為大明去疾。
“大明病了,不是朝廷的大明病了,而是所有大明百姓的大明病了。”
這就是這道《國病論》的精髓所在。
這一刻。
一眾議政官與書生士子們如醍醐灌頂,驟然明白百家議政的真正目的。
若將朝廷的濟世新政比作一條滔滔大河。
民間百家學說,或為大湖、或為深潭、或為溪流、或為幽澗、皆居于一隅。
往昔。
朝廷的策略是將這些湖潭溪澗堵塞填平,防止阻礙大河奔涌,潤澤天下。
而今。
朝廷希望百流入大河,讓所有阻礙新政之力變成推行新政的力量。
能來參與百家議政的,無一不是有學問的聰明人。
經由沈念這么一講,他們不可能不明白,朝廷即使有萬般缺陷,但仍是天下萬民的靠山。
擁護朝廷,為朝廷去疾,讓新政落地,方為治天下之道。
天下百姓擁護朝廷。
實則是在擁護自己的靠山,實則是在追尋安居樂業的生活。
這才是為天下萬民著想,這才是以大局為重,這才是一名讀書人應該擁有的胸懷與抱負。
這一刻。
張居正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他覺得身上的擔子突然輕松了許多,他非常慶幸聽從沈念的建議,舉行了這次百家議政。
今日過后,反朝廷之流,必將驟減。
馬自強、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一眾日講官,望向沈念,眼光已不是往昔的后生可畏,而是:吾遠遠不如子珩也。
倒是沈一貫,嘴角一揚,心中道:若無我提出百家論學,怎會有他沈念提出百家議政,吾非首功,也應次功也。
……
議政臺上。
何心隱與李贄都低下了頭,他們向來都是:心懷天下,然無朝廷。
今日沈念這番《國病論》讓他們驟然意識到,論濟時救世,朝廷始終才是最強大的力量。
而今,朝廷施行新政,有志恢復隆世,他們卻是以井蛙之見,制造亂世。
何心隱看向沈念,朝前走了兩步,然后突然朝著沈念拱手,道:“是……是我狹隘了!”
說罷,何心隱轉身下臺。
李贄緩了緩,喃喃道:“但愿不是表里不一,不然,我還會繼續罵朝廷的。”
李贄也走下了議政臺。
隨即,海瑞與沈念也走了下去。
主持官申時行見無人再上議政臺,便大步走到議政臺中央。
“諸位,濟時救世,強國富民,乃朝廷之責,更是天下子民之責,我們的大明隆世一定會到來!接下來的兩日,乃是為朝廷獻言獻策之時,希望大家不遺余力,獻治國良策,使得我大明這棵參天巨樹,枝繁葉茂,長青長盛!”
申時行朝著臺下重重拱手,宣告今日議政正式結束。
……
半個時辰后,文華殿。
小萬歷望著沈念的《國病論》,兩只手都在顫抖。